中国民企正面临一条转型之路,要转型升级成功,首先要突破质量关。中国企业要在海外市场获得尊重,必须持续提供一流的产品——以往中国产品常常给给海外客户留下不是太正面的印象,中国企业需要比竞争对手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改变这一印象。
从荣昌洗衣转型到e袋洗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这是从传统企业转向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必由之路。
如何消除用户对数据安全的担忧?「通信+金融」的模式如何变现?面对逐渐收紧的监管政策,「通信+金融」模式的产品如何抵抗政策方面的风险?
念EMBA后会发生何种改变,是我们持久谈论的话题。这次,我们在校友分享活动上访问了5位EMBA2014、2015级校友,结合他们的中欧体验,匹配上2015级EMBA毕业生调查问卷的部分结果,一起呈现给大家。
我们瞭望2018年,梳理出6个关键词,无一不围绕效率和想象力而言,并邀请来相应领域的大V,也都是中欧校友,为我们诠释新意、预见未来。
朱啸虎在饭局中突然打断他的项目介绍,鄙视地说:「我不投资60后,我投资80后和90后。」然后,满桌子80后创始人都放肆大笑,只有70后没笑。
我就是希望自己一辈子没有遗憾,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尊重。
在亚朵创始人耶律胤(中欧EMBA2007)看来,对一个本土酒店品牌来说,产品是皮、服务是骨、组织是血、商业模式是魂。同时,「所有的硬件设施到最后都是一抔灰土,只有体验才会久留。」
同为「70后」的于兰葳(中欧EMBA2013)与苏晓纲(中欧EMBA2013),在青年时期经过高强度的工作和创业后,个人财务上已经没有顾虑,但如何续写未来则是一个问题——是做马云,还是星云(大师)?那么,去商学院读书,是否可以解决中年之困?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
张天泽和团队在利用数据力量和人工智能,尝试破解和攻克癌症难题,使人类的预期寿命有希望突破100岁。
中国的美学就是意境美学,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有自己的理解。
大数据的本质是规律,对生态而言,大数据是自然讲给人类的语言。
对政治家来说,高举具有大义名分的旗帜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给老百姓留下自己“拥护正统”的形象,以此笼络人才;另一方面可让自己的行动拥有正当性。织席贩履的刘备正是以“匡扶汉室”的大义名分,从而吸引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众多顶级人才,最终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
三十岁之前要入对行,三十岁之后要跟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