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事增华 数字化时代的中医
11月25日,首届中欧中医论坛暨第五届中欧CCTMIS转化医学产业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功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担任联席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主任朱晓明教授和CCTMIS副秘书长兼中欧校友智慧医疗创业协会副秘书长闵磊联合主持论坛。来自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1-5期的校友代表、6期学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及中医药行业、医疗器械、医疗投资、医疗服务等多领域的160位从业者出席。

与会嘉宾合影(左起):闵磊、董玉舒、潘学才、王勤、潘肖珏教授、张宝旬、徐建光教授、李铭俊教授、陈凯先院士、朱晓明教授、严世芸教授、汪泓教授、朱抗美教授、王瑞瑾、徐星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后三任院长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前后三任校长出席论坛(左起):徐建光教授、李铭俊教授、陈凯先院士、朱晓明教授、严世芸教授、汪泓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指出,中医是中华灿烂文化之中的瑰宝,我们亟需继承与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她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健康中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不仅是从人的生命周期和全面发展,从整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的幸福指数,到整个生产、生活、消费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标准。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黄帝内经》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为一体,完全契合健康中国行动的理念,为百姓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可及性好、性价比高,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中医大兴正当时,希望通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提供的智慧医疗平台,在院士、院长、大咖们的带领下,为振兴中医、传播中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朱晓明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朱晓明教授表示,望闻问切融合数字化、智能化,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干。在国家政策利好及需求增加等因素的促进下,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到2020年,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8,254.3亿元人民币,年就诊率超过11亿人次,过去几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中医行业越来越被看好,望闻问切融合数字化、智能化也会越来越被看好。“中国是中医的发源地,我们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攻坚克难、创造奇迹,引领全球中医发展,推动中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院士大咖畅谈中医发展如何守正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教授指出,中医药在当代的作用和价值之一,就是推动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当代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从对抗医学到协同医学,从局部医学到整体医学。《巴黎宣言》中对新世纪的展望特别提到医学,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中医讲的“上工治未病”就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应对慢性复杂疾病,亟需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探索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服务模式。

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教授
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教授以《传统哲学视域下“和”的追求》为题分享了他对东方哲学和中医理念中关于“和”的理解。他指出,对“和”的追求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面对万物的生长和发展,都是用“和”的思想来统领。 “和”与“中”不同:“中”是所处的地位、位置;和是一种状态,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种动态过程,要达到“中”必须经过“和”的过程。严教授提到,养生文化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人的生命的养育和呵护,与治未病是两个不同概念,治未病不涵盖养生,养生涵盖治未病,两者有层次区分。他提醒大家关注拥有深刻内涵的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结合,为我所用,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徐建光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徐建光教授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对“智慧中医服务人类健康”的认知。他提到,智慧医疗包括智慧中医已经成为信息科技龙头企业不可丢失的重要阵地。中医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更具广阔发展应用前景的新模式,即智慧中医。他分享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数字标准引领方面、中医方证研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中医药数据库、全链式中医健康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沉淀和创新。他说:“智慧中医现在已经是中医药行业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案,更是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智慧。这是中国在世界健康领域里面最大的贡献。”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舒博士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舒博士分享了我国中医器械最新的标准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现状和进展。

正隙医派创始人徐星凯
正隙医派创始人徐星凯认为,中医数字化是选择性的抓取合理化的信息,合理的进行编码、建模、分析,整体性的归中、调中处理,如果只把医学或者中医学变成一门医疗技术,可能就失其神。

晨植阴阳五行 王瑞瑾
晨植阴阳五行王瑞瑾女士以《阴阳五行学说》主题进行分享。她提到,生命是时间轴上的空间的展现。生命是一个只能往前开的旅程,应该珍惜。在低谷的时候选择休养生息,在高峰的时候选择不断地攀登,顺应自然,就是阴阳五行倡导的“生命的客观”。
数字化能否让中医与西医有机整合

CCTMIS副秘书长闵磊主持圆桌讨论
在下半场的圆桌论坛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跃来教授、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舒博士、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创始人CEO潘学才、晨植阴阳五行王瑞瑾、正隙医派创始人徐星凯、互联网人气中医“针灸匠”张宝旬以及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分会名誉主委朱抗美教授家就中西医差异展开了讨论,并且深入探讨了中西医如何数字化,如何通过数字化有机整合。

论坛发言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管教育课程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分会(CCTMIS)、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上海宝中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协办,中欧校友智慧医疗创业协会、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上海祗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杏汇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支持。
论坛嘉宾阵容空前强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后三任院长(按任职时间排序):朱晓明教授、李铭俊教授、汪泓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前后三任校长(按任职时间排序):严世芸教授、陈凯先院士、徐建光教授携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跃来教授、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舒博士、CCTMIS副秘书长兼中欧校友智慧医疗创业协会副秘书长闵磊、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创始人兼CEO潘学才、晨植阴阳五行王瑞瑾、正隙医派创始人徐星凯、互联网人气中医“针灸匠”张宝旬以及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分会名誉主委朱抗美教授(嘉宾按姓名首字母排序)等众多行业大咖出席论坛。

伴随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最具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最充满活力而备受世人关注的行业当属医疗健康产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分享投资、美年大健康、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共同设计开发此“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旨在帮助医疗健康领域创业者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企业健康成长,助推医疗产业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