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二期(合刊)

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庄汉盟、战略学副教授莫伦、研究助理孙鹤鸣、案例研究员赵丽缦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群体叫做“喜憨儿”,虽然名称中带有喜字,这个人群却患有心智障碍,一生都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在社会中生存。

喜憨儿是心智障碍者的通称,最初起源于中国台湾,是心智障碍者家长对其子女的爱称,喜憨儿包括因患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而导致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的人群。由于他们很少能独立工作,通常需要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监护,他们的未来成了父母最大的担忧。

作为一名喜憨儿的家长,曹军从2014年开始为这个特殊人群探索各种就业机会,想为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家园”。

2015年,曹军联合九位喜憨儿的家长创办了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成立近三年来,洗车中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还为喜憨儿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更可喜的是,这里的喜憨儿经过磨合与培训,在沟通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一个喜憨儿父亲的心愿

曹军的儿子在七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发育迟缓,从七岁开始就在特殊学校学习。

在中国,心智障碍者可以在18岁之前根据不同的智障程度接受特殊教育,但很少有人在接受教育后能找到工作。全国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大陆有超过1200万的心智障碍者,而他们的平均就业率不足10%。作为一名喜憨儿的父亲,曹军曾无数次思考,等儿子活到几十岁时,自己和太太先后离去,那时候儿子由谁来照顾呢?

“这个事情困扰了我十多年,直到孩子15岁了,也没有探寻出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就想自己去找一个方法。”曹军了解了在工厂打工的喜憨儿的情况,发现他们往往做不了太久。因为喜憨儿不擅长精细运动,折包装盒这样的简单工作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极大,喜憨儿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工作,需要经常休息。

于是,寻找一条适合喜憨儿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活保障机制就成了曹军思考和探索的动力。

曹军的“梦想家园”设想

曹军想建立一个属于喜憨儿的“梦想家园”,为此开始在全国寻找可复制的项目。他第一个考察的地方是由自闭症孩子妈妈发起的福建星星农庄,之后又去了上海、中国香港和日本的一些城市,最后在对中国台湾的考察中获得了惊喜。

台湾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先后在当地建立了40多个服务站点,每年为服务站提供经常性服务的心智障碍者近600位。从2006年开始,基金会开始筹建心智障碍者终身照顾家园——天鹅堡,建造资金一部分来自喜憨儿工作企业的盈利,一部分来自社会捐助。生活在天鹅堡的喜憨儿不仅可以得到良好的照顾,还可以接受生活上的训练,天鹅堡已经成为可以让喜憨儿终老的庄园。

曹军心想,既然台湾有成功的模式,能否借鉴这一模式创建一个适合大陆喜憨儿的发展模式?

由于建设梦想庄园需要大量资源,因此需要创办企业来营利。企业还需要具备信托基金的形式,并配以阳光化的监督,将来家长的遗产也留给企业,由企业再去供养孩子。

曹军决定成立一家洗车中心,这个中心将会是企业的一部分。未来的企业还可以涉及很多行业,如园艺、农产品和物资回收等。

做营利企业,不做慈善机构

2015年8月8日,深圳首家喜憨儿洗车中心正式开业,由曹军联合九位喜憨儿的家长共同创办。中心的目标是让喜憨儿成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这不仅是一个洗车中心,更是一个“喜憨儿之家”,喜憨儿在这里还可以休息、学习、培训和康复。

此外,曹军决定将洗车中心的性质定义为社会企业,而不是慈善机构或非营利组织。洗车收费遵循行业收费标准,每辆车收费35元,并且拒绝好心顾客多付洗车费。他解释道:“人是平等的,我们不想依靠顾客的捐助,而应该靠自己的优质服务赚钱,不能绑架别人的爱心和道德。”

目前洗车中心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有两位师傅专门负责日常洗车工作的辅助、培训和指导,另外有两名特教老师提供康复类和文化类的训练,全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运营。拥有心智障碍员工16名,其中三级智力残疾2名,二级智力残疾12名,一级智力残疾2名。平均每天洗车40-50辆,最高峰时一天洗了74辆车。

喜憨儿的洗车日常

虽然顾客的洗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想要达到同业洗车标准,对喜憨儿来说依然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喜憨儿洗车中心每辆车的平均清洗时间是20-30分钟,与同业洗车时间持平。为了让洗车中心保持在同业竞争水平,曹军对运营的各个细节都做了精心设计。

测评环节:为了能够给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碍者分工,曹军及其团队开发了测评模块和培训模块。特教老师会给每个喜憨儿做量化评比,通过得分观察他的洗车能力。

培训环节:为了能够给顾客提供一个干净满意的洗车服务,师傅和老师会对喜憨儿做有针对性的训练。

员工配置:根据喜憨儿智障程度的不同分小组团队作业,每个小组均配有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者。洗车过程被师傅分成十多个环节,每个人都做力所能及的部分。

康复训练:洗车中心配两名特教老师,帮助喜憨儿在工作之余进行康复训练。喜憨儿需要上的课程有阅读、理解、认知、书写、益智辅导和运动等。

工资水平:喜憨儿的薪资水平和正常的洗车工一样;虽然他们的分工不同,但得到的酬劳是相同的,因为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一样多。

洗车中心最初成立的半年里,生活老师会带着喜憨儿去附近的出租车司机食堂吃饭,开始时喜憨儿不懂得排队,但后来开始有了排队和秩序的概念。

为了让喜憨儿融入社会,洗车中心没有采取寄宿制,而是让喜憨儿自己上下班。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喜憨儿还需要接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喜憨儿都可以自己搭车上下班。

工作带来的自信让喜憨儿更加主动地与人交流,刚开始他们会有各种小情绪,但是经过磨合和培训,他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他们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记住一些熟客的名字,甚至和客人们聊天。

积极显著的社会影响

2016年1月,深圳报业集团和喜憨儿洗车中心携手,借助微信平台开启了面向全国的公益洗车服务。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和个人可以以捐赠洗车服务的方式购买“喜憨儿洗车”次数,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走进了喜憨儿这个特殊群体。

2016年8月8日,在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青海喜憨儿洗车中心”正式开业,首批解决了16名心智障碍者的就业。青海省残联曾来深圳拜访过喜憨儿洗车中心,学习洗车中心的商业模式和运作经验。

“喜憨儿洗车中心”在残联体系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全国各地的残联及家长组织纷纷前来调研学习,曹军团队也曾去各地指导,介绍运作模式和经验。截至2018年1月23日,8家洗车中心成功在中国开业,28家洗车中心正在建设中。曹军要在深圳打造洗车示范点,吸引更多人来学习和复制,让这种模式在其他城市迅速传播。

以产托养发展机遇

喜憨儿洗车中心的本质是以产托养,这种模式可以持续地将喜憨儿的就业与托养相结合。它以自主产业为依托,发挥群体团结的优势,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依靠政策激励和扶持,通过提供多类型就业,实现以残助残、以残养残的可持续经营发展,让喜憨儿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真正的尊重。

以产托养模式主要包括前端的产业部分和后端的托养部分。前端产业部分根据喜憨儿的个体特殊性安排其工作岗位,采用“分工协作、团队作业”的方式,将工作流程简化,经过职业能力测评和培训之后,让喜憨儿在教辅人员的引导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后端托养部分以“轻度者服务重度者”的方式,由轻度者在托养中心为重度者提供清洁、洗护、陪伴、运动等服务。让这个特殊群体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友爱,结伴前行。

从2015年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正式营业,曹军开始一步步建造他的梦想庄园。目前,曹军正在筹备做农产品市场开发,他准备先从大米入手,因为大米是刚需产品,很容易被大家接受。从种植、运输,到加工和分包,曹军在思考喜憨儿可以做哪些环节的工作。如何让这种以产托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如何让整个运营体系符合市场规律,能够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曹军还在思索着,未来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根据中欧案例《喜憨儿洗车中心:一个社会企业的建立》改编,案例编号CC-81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