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视路: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

1849年诞生于法国巴黎的依视路,是全球视光行业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创新是依视路最核心的基因。1959年,依视路发明了全球首片渐进镜片,同年又研发出全球首片树脂镜片,奠定了行业先导地位。得益于科技创新战略,依视路在170年间将业务版图从法国巴黎扩展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业绩自1975年上市以来一直保持2位数增长,股票价格较发行之初增长了近400倍。近年来,依视路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年均研发经费已逾2亿欧元;集团在全球拥有550多名研发人员,截至2017年底累计拥有专利8065项。对研发和创新的执着为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目前集团收入的40%都来自于最近4年投入市场的新产品。
创新基因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是因为依视路不仅在经营管理中贯彻科技创新战略,更通过新型的业务模式为社会创造价值,并最终实现“改善视力,改善生活”的企业使命。依视路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员工持股的公司之一,并一直坚持“员工持股会(Valoptec)代表作为董事参与集团董事会工作制”,其效应就是给予持股者以尊严和归属感。当员工在董事会拥有发言权,并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时,一种创新且具有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便在整个集团生生不息地传递了下来。
社会责任成为创新引擎
一百多年来,依视路集团始终在和一个全球性难题作战,那就是“视力不良”。据估算,全球约有25亿人患有视力不良且尚未获得应有的矫正。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单靠提供视力矫正产品显然不够,因为绝大多数有需要的人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产品的价格和可得性对他们构成了最大的障碍。
2013年,依视路集团专门成立公司使命部门,以推动公司使命的实现。在各项举措之中,“2.5新视代-爱眼大使”便是一个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视力不良人群度身定制的创新项目。该项目采用社会企业的模式,招募和培训爱眼大使,通过社区动员和爱眼大使提供基础服务,逐步为农村老年群体和贫困群体中有需要的人进行视力筛查,并提供质优价廉的眼镜,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与此同时,爱眼大使经过培训逐步成为专业人士,也能拥有一份稳定收入,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带动本社区的消费,对当地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该模式也催生了对产品的更高要求。为了向欠发达地区提供价格适中、物流便利的产品,革命性的即装即用(Ready-to-Clip)眼镜应运而生,这种眼镜使用设计新颖的镜架,连同预先割边的镜片一起销售。当爱眼大使为村民验光后,将适合其度数的镜片直接安装在镜架上,配镜即告完成。有了这款价廉物美的产品,众多农村老人的老花问题能立即得到矫正,更加自如地从事日常劳作;而企业也因此开辟了新市场,收获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会。
依视路在中国和印度部分地区试点的“2.5新视代-爱眼大使”项目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视觉健康,还为所在的社区带来了长久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做一家“蜜蜂型”企业
2016年,依视路在中国正式注册成立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就是汇聚全行业的爱心和专业,搭建起一个开放的视觉健康公益平台,通过视觉健康教育、视力筛查和验光配镜,让中国孩子拥有一个更加清晰美好的世界。
中国是全世界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相关报告,目前中国共有4.5亿近视患者,即平均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近视。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单靠一家企业或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依视路通过基金会搭建公益平台,不断带动集团员工、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等,共同加入视光公益的行列,将责任的理念传导到更多企业之中。
2014年,依视路与眼科医院集团爱尔眼科共同发起了爱视路(Eye Do)青少年视觉健康公益计划。这是一项长期计划,依托爱尔眼科的专业医疗队伍和依视路集团在视光领域的百年经验,为中国青少年学生群体提供免费的视力筛查,给予相关的护眼卫生培训,并为其中有需要的孩子免费配镜。截至2017年底,爱视路公益计划已累计筛查50万名在校中小学生,为其中约27000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免费配镜。该公益计划获得第五届中国公益节“年度公益项目奖”。
一位参加过依视路基金会志愿工作的销售人员曾动情地说:“作为志愿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角色的转换——我从一个精通于产品知识讲解的工作人员,变成了一名为孩子们传递爱眼护眼知识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产品宣传,没有销售,有的只是纯粹的爱与责任。”社会责任就如同一家企业的精神和灵魂,赋予员工每天的工作以意义,让他们感觉更有尊严,同时也提升了幸福感。
通过基金会公益项目的辐射效应,依视路不断地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网络扩大,让越来越多的业内外企业也成为“蜜蜂型”企业,在自己成长的同时将花粉播撒到更广阔的行业环境中,而合作伙伴的健康发展又有助于依视路的长期稳定高效运营。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由此建成,每个利益相关方都能从中受益。
依视路的CSR战略
——访依视路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余沛(Hubert Sagnières)
《TheLINK》:作为依视路国际集团CEO和企业社会责任(CSR)委员会成员,您如何确保公司在CSR方面的努力与总体战略保持一致?
孙余沛:CSR当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应将其作为宏伟蓝图中的一部分,一个对公司战略起到推动作用的理想。很多公司只是把CSR看作一项简单的任务。
我想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目标是什么。对依视路而言,自成立以来,我们就有一个使命,那就是“改善视力,改善生活”。依视路一直是视光行业的领导者,通过不断创造和改进视力解决方案,提供眼镜产品,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改善视力。作为领导者,我们有责任提升人们对视力重要性的认知,并不断创新以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视力。现在地球上有75亿人,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将接近100亿。我们希望所有人都拥有良好的视力,享受美好的生活。所以依视路的目标就是到2050年消灭视力不良现象。作为一家公司,这是我们要承担的责任。使命和理想是公司总体战略的驱动力。
领导我们这样的公司,我想最重要的是明确并分享你的目标。例如,作为依视路的员工,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每天非常自豪地来上班,这是投入工作的关键,CSR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我们来说,除了CSR之外,使命和在这一代消灭视力不良的目标,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义。
《TheLINK》:依视路中国采取了哪些举措,利用CSR影响人们的生活?
孙余沛:全世界大约有75亿人,遗憾的是,其中25亿人存在视力不良问题,约5亿人在中国。他们要么负担不起眼镜,要么无法获得专业的视力保健服务和改善视力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正在中国制定以使命为导向的方案,这依赖两大支柱:首先是依视路视力基金会,它负责我们所有的慈善活动,包括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视力检查和眼镜的各种活动。
但这还远远不够。
要完成我们在中国的使命,CSR行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社会影响业务”,这会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在偏远地区寻找年轻人才,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授权,让他们能够为当地社区提供视力检查和进行配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项业务,我们基本上是以10-15元的价格销售眼镜,然后眼镜店再以30-40元的价格销售给低收入人群。因此,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每个人都能赚钱。这一类型的项目是一种新的社会影响业务,也是在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最有前景的业务。我们需要慈善活动,也需要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影响活动。
《TheLINK》:CSR对中欧来说极其重要,从学院领导层到学员发起的活动,都非常注重社会责任。对于中欧如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您有哪些建议?
孙余沛:我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引领对中青年高管的培训,来引领中国和世界的企业,中欧需要真正开始发展目标引领课程。未来15年,成功企业所立足的经济模式已和过去15-20年不同。40年前我在商学院所学的知识只适用于过去。现在我们需要传授如何以目标为引领。商界高管和他们的核心团队需要确定公司的目标,围绕着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影响世界的商业模式,同时能在财务和经济方面取得成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想,中欧应该引领这一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