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成功更高的追求

文/贺方泓
2017年底,一场特殊的路演在中欧深圳校区举行,各行各业的商界领袖们坐在台下认真倾听,这路演关乎一个美好理想、一段校园回忆和一份中欧人的公益事业。
不做一次性公益
2017年初,中欧2016级EMBA深圳1班迎来了班委的换届选举,新一届班委秉承班级宗旨,延续学习型组织的班风,并承担起中欧历来第二届班委的重要任务之一:寻找一个合适的公益项目,并通过公益让全体同学在毕业后继续紧密连结在一起。这个项目最好不是一次性的捐款,而是能够尽可能集聚全体同学的力量、持续扶持和跟进的项目。
几经寻觅,班级公益部找到了黑土麦田。黑土麦田由耶鲁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秦飞发起,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的社会组织下属精准扶贫项目,每年选拔并资助一批中国籍优秀青年到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开展产业扶贫和社会服务,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带领贫困户、农村青年、种养能手等人群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政府扶贫资金投入,撬动并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等。
“作为一个公益平台,黑土麦田支持的扶贫创客们带领项目地的村民发起了许多产业扶贫项目,是不是可以选一两个让同学们来投资并长期跟进?”带着这样的问题,班级公益部与黑土麦田平台进行了初步接洽。作为一所商学院,中欧汇集了众多优秀的教授、企业家学员和社会精英,植根于这个平台的每位学员不仅可以身体力行做公益,还可以借助中欧的影响力号召更多专业力量加入,帮助黑土麦田的扶贫创客完成已上线的优秀项目,实现从0到1的模式验证,并加以推广,以实质性改变偏远农村的贫困现状。
深入湖南农村考察
2017年十一期间,班级秘书长高克宁(深圳第一蓝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来到湖南省花垣县水桶村,与黑土麦田扶贫创客、苗绣项目负责人杨琪一起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国庆假期。
杨琪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毕业回来,加入黑土麦田已经一年多,水桶村乡委会简陋的一个三隔间大屋,就是杨琪和她的同事们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杨琪主导的“无疆Borderless”项目,通过两期手绣课程培训了100位绣娘,其中40位已经可以正常接单了,月收入能达1000元。但是,在整体项目运营方面,刚出校门的她还是欠缺实操经验,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资金短缺、文化挖掘和产品研发能力有限。经过几天深入的交流,高克宁给杨琪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并帮助她联系了中欧校友企业歌力思,直接促成了其与知名设计师谭燕玉(Vivienne Tam)将于2019年春天开展的苗绣合作。
此行高克宁也深度了解了黑土麦田扶贫创客们在花垣县不同村落发起的扶贫项目:苗绣、苞谷酸、乡建旅游、苞谷烧酒......每个项目都有一群优秀的黑麦小伙伴为之努力,而每个项目也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回到深圳后,高克宁第一时间与班级公益部长赵轶(肇庆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裁)沟通了整个行程的见闻,一起将与黑土麦田的合作模式从选择单个项目的投资,变成了班级与黑土麦田平台的合作:黑土麦田推荐几个代表性项目,到深圳进行路演,班级同学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结合自身的经验与资源,给予不同程度的建议和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造血式扶贫才是中国公益事业的出路。”基于这样的共识,中欧班级与黑土麦田达成了正式的合作意向,促成了这次“爱洒黑土,守望麦田”神一&黑麦公益之旅线下路演。
我愿意提供帮助
陶品儒是黑土麦田派驻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的创客,他的创业项目是苞谷酸,但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代工厂距离较远、技术缺陷、专业团队缺失......于是,他站在了“爱洒黑土,守望麦田”公益路演活动上,希望为他的产业扶贫项目寻求更多的资助。他认为有了来自中欧专业人士的指导,或许自己的项目会变得不危险。
班级学员齐志平(中农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在路演上了解这个项目之后,直接把中农网负责B2C的同事请来与陶品儒深入探讨销售渠道。不成熟的创客项目需要成熟的专业人士来指导,这也是中欧与黑土麦田合作的意义。
杨琪的苗绣项目,存在着“从公益走向商业”潜在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刘文(新疆元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分享了他所在的企业在南疆某个小村子里以工代赠项目,“我们赠送工厂给村子,他们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赠送给我们。这些产品如果放在市场上销售的话,一定属于价高质次的,但从公益角度来讲,地毯虽不精美,但是它有情怀。我认为无疆就是有情怀的,但如果把它变成商业性质,会很危险。”
崔鹏(菲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收到班级同学为他预定的苗绣手绣班徽之后,认为苗绣产品可以成为企业送给客户的很好的礼物选择。
乔旭(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是中欧北京班的学员,作为一名做了10年规划的设计师,她做过水环境、规划过旅游项目。来深圳上选修课时正好赶上路演,在了解常兰所主导的夯来村旅游项目时,她毫不犹豫的提出,“我愿意提供帮助。”
她说:“我非常同意做公益这件事一定要可持续,但是我不同意看到了经济收益就很开心这种说法。因为可持续包括产业经济、社会人文、物质空间三个方面,这三者必须要相辅相成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以神一班为纽带,号召更多中欧EMBA其他班级的学员加入公益事业,这原本就在赵轶的规划之中。
邹展宇(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是一名建筑师,在路演之前,他与常兰有过一些深度交流。他认为建筑师做旅游项目存有一些狭隘性,很容易把一件事情缩小来想。他建议常兰在规划时更放开一些,多思考一些产业融合方面的问题。
中欧对口行业的学员们成为了创客的智囊团、助推器,给缺乏行业经验的创客带去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商业渠道,并研发出更加精准的农村扶贫商业模式,非常有助于提升黑土麦田创客创业的成功概率。
公益是情怀更是实际行动
“解决农村问题没有现成可复制的模型,如果有政府早就去做了。作为企业家我们要留在城市继续运作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给黑土麦田输血。”谈及创建公益部的初衷时,赵轶提到,“中欧给EMBA学员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我们成立公益部也是受中欧的公益精神感召。”作为国内最早将商业伦理列为必修课程的商学院,自2008年起,中欧就设立了“中欧EMBA善为奖”,专门用于号召和鼓励EMBA学员承担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情怀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吾乡吾民。”这是中欧2016级EMBA深圳1班公益部履行的公益理念,“所有人的根都是农民,我们的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者,这样的公益不是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给予弱势群体的帮助,而是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和回归,帮助的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