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二期(合刊)

将商业与公益相融合的投资方式——影响力投资已成为现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17年12月1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开发署联合主办中欧全球影响力投资高峰论坛,中欧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芮萌在论坛上发布了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和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大数据研究中心的联合研究成果——《A股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7》(下文简称《报告研究》)。本文是对《报告研究》内容的简要阐述。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下文简称CSR报告)是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发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其内容对于分析和追踪上市公司、了解公司如何维护企业形象等都有着重要意义。CSR报告有助于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进而有助于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自2006年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陆续发布社会责任相关指引开始,披露CSR报告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报告的厚度与内容丰富程度也逐年提升。从发布CSR报告的主体来看,其在不同行业、地域、组织形式和上市板块间的分布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报告研究》通过调研收集、评估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判,进而帮助投资者基于CSR报告中的信息来进行决策。

具体来说,《报告研究》将CSR报告的构成指标分为七组后观察发现:

社会责任管理的角度看,不同行业公司使用网站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差异很大,在内部设置专门领导机构、进行社会责任培训和聘请第三方审验CSR报告的公司越来越多。

公司经营管理角度看,中外合资企业相比国企和民企,对战略合作共享和诚信合规经营更加重视,但是部分公司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因素,例如,2016年度披露会计违规的公司有82家,较上年度增加了0.79%。

产品质量与创新角度看,研究人员比例与研发支出有小幅上升,其中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支出最多。

员工责任角度看,在2016年度发布CSR报告的公司中,有一半公司披露了薪酬激励措施,其中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最强,而国有企业披露补充福利的积极性最强。

多元化与平等角度看,近七成公司董事会中有女性成员,但女性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平均占比仅为13%。

履行环境责任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积极性较强,而民营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相对较弱;目前披露因环境问题受到处罚的公司数量还较少。

社会贡献与慈善角度看,东部上市公司、金融业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参与度与投入金额最高。

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经济价值,《报告研究》认为,CSR报告是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结合,且第三方审验比例低,故可靠性要低于财务报表信息,但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预测价值,对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巨大的帮助作用。《报告研究》还发现,在2016年上市公司的CSR报告报出后,买入社会责任总分最高的公司,同时卖出社会责任总分最低的公司,则在未来三个月的累计超额回报为2.5%,年化超额回报为10.38%。在构成社会责任的因素中,员工责任、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支出占比和专利技术等因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投资策略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