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期

文/中欧经济学教授朱天

要分析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对于当前中美贸易的讨论是无从回避的。相关的报道和解读已经很多,笔者不再赘言,在此主要需要强调的有两点:

第一,美国的贸易赤字与其低储蓄率直接相关,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没太大关系。事实上,美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赤字反而是成正比关系的。经济好的时候,投资率较高,民众的消费意愿也上升,储蓄率就会下降,结果导致贸易赤字(国内储蓄减去国内投资)上升。

所以,中美贸易争端的结果即使会降低美国对中国的双边贸易赤字,也不会改变美国的整体贸易赤字水平。

第二,总体来看,中美贸易争端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较有限。即便美国从2019年开始对中国全部出口货物开征25%的关税,所征收的关税总额也不足中国GDP的1%,宏观上影响有限,但对以出口美国为导向的部分行业和企业而言,冲击会比较大。

最大的影响是动摇市场信心,导致资本市场和企业投资意愿下行。长期的贸易争端则会影响中国技术进步的速度,这反而是更值得重视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短期来看,我们需要改变近年来过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改善过严和僵硬的监管环境。这是给企业松绑,而不是所谓的“放水”。同时,我们应以中美贸易争端为契机,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事,继续扩大改革开放。

长期来看,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将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储蓄率高,基础教育质量好,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很好的。根据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今后十年内中国经济有能力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长。

但是,要化潜力为现实,用吴敬琏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来,全面建设市场经济和法治体制。若能如此,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