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期

“智荟中欧”系列活动旨在庆祝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其内容涵盖2018年推出的教授专栏、案例研究、校友故事,以及精彩纷呈的论坛活动。“智荟中欧”展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促进经济、文化领域交流合作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在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中的窗口作用。让我们来共同回顾“智荟中欧”系列活动的精彩时刻。

 

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中国与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2018年4月,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和中欧学生共聚一堂,在中欧上海校区举办的MBA毕业典礼上发表主题演讲,这是他首次作为中欧特聘教授出席学院活动。“中欧伙伴关系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德维尔潘表示,“我相信,欧洲人民将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寻求答案以及和平的解决方案。”

 

中欧与戴高乐基金会签署教席合作协议

2018年6月13日,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与戴高乐基金会主席雅克·高德弗兰(Jacques Godfrain)先生签署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戴高乐基金会“夏尔·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合作协议,有效期为三年,双方将共同开展有关全球领导力发展的教学与研究。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分享领导力洞见

2018年7月,100多位中欧学生、教职员工和在沪法国商界精英共同聆听了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的主题演讲。拉法兰教授认为,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三个因素:激励他人的能力、明确使命并投身其中,以及强有力的道德指引。

 

中欧欧洲论坛聚焦科技、医疗和双边合作

2018年7月,第四届中欧欧洲论坛在慕尼黑和伦敦拉开帷幕,10月则继续在布拉格、巴黎和苏黎世举办了三场活动。论坛汇聚中国和欧盟的商业领袖、专家学者畅谈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以及中国和欧洲如何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等议题。

 

服务业是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

9月,上海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兼职教授盛松成在“智荟中欧”招待会上与来自欧洲国家驻沪领事馆、戴高乐基金会以及中国校友企业的代表对话。在活动中,他指出增加服务业有效供给是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他认为,服务业开放是中国的主动行为,发展空间广阔,是值得国内外投资的重要领域。

 

未来中国商业

9月,中欧副教务长、管理学教授范悦安(Juan A. Fernandez)在“智荟中欧”招待会上与来自欧洲国家驻沪领事馆、戴高乐基金会以及中国校友企业的代表对话。他指出,许多企业在中国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但中产阶级的消费会对未来几年产生重大影响。“随着高收入国家的份额下滑,全球中产阶级消费会大幅转移到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

 

精彩语录

 

随着中欧关系的日益密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也真诚地希望,在未来的岁月当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能够牢记‘中欧’这一特殊属性,继续为中欧关系的不断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中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张建敏,中欧欧洲论坛布拉格站

 

法国在人工智能研究和实践领域全球领先。我们也看到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这个领域里的新兴巨头让全世界印象深刻。合作机会的确很多,特别是当主要国家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步步升级,但中法两国都对未来发展充满愿景。”

—法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起草者、法国国民议会议员赛德里克·维拉尼(Cédric Villani),中欧欧洲论坛巴黎站

 

 

我们面临的新状况是人口老化,在这个场景下,亟待服务业的参与。我们要关注潜力巨大的保险业,并且引入改革措施。”

—上海人民政府参事、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兼职教授盛松成,“智荟中欧”招待会

 

中国和欧洲公司的合作绝对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智慧、机遇和利益的共享。”

—中国国际投资公司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CNIC董事、总经理周育先,中欧欧洲论坛慕尼黑站

 

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提供最迅捷、最优质、成本最低的金融服务,但大体上控制好风险才是最终的成功。那些脱离了金融市场的本质、没能防控金融风险的公司不会存活太久。”

—中国工商银行前董事长、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教授

 

机遇是无限的,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是认清医疗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找到践行研究成果的方法。”

—Verticai咨询和投资公司投资总监兼所有人,ParTec公司首席运营官克里斯·埃贝尔(Christoph Ebell),中欧欧洲论坛苏黎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