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期

文/吕宗恕、张娱

她可以把63位来自全国各地且从未谋面的中欧学生一个字不漏地叫出姓名(后来被证实这是每个中欧班主任的特殊技能)。

她在介绍中欧教授时,可以一口气把教授的姓名、毕业学校、在何处任职、研究哪些领域、在哪里发表重要论文、兼任何种社会职务、为哪些公司提供过咨询服务等等数百字的介绍性文字和盘托出。

她之前从未当过老师,却赢得了数十位年纪比她至少大一轮的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她有一个侠客霸气的昵称——刀刀。但接触后你发现,这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庆美女细语纤风,为人谦和。

她是中欧EMBA 2017深圳2班班主任——任焱。

加入中欧

任焱于2017年6月加入中欧深圳校区。虽然此前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电话联系任焱采访时,她谦虚地表示,自己在中欧只能算是新人。确实,和中欧一些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相比,任焱属于班主任群体中的新生力量。任焱说,是中欧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她在上岗之后得以快速熟悉工作流程并融入中欧。

她还记得刚加入中欧后的第一次开学前,学院对整个开学流程进行了三次预演,确保场地、人员和流程落实到位。有任何问题,任焱都可以随时向自己的导师沟通请教。“中欧在人才培养和日常工作上都有成熟的、成体系的标准,通过老带新、工作手册指引、实战演练、关键活动预演等方式,新人加入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被培训为可胜任的员工。”她说。

对新人来说,这种标准意味着快速找到标杆和努力方向。“你可以知晓合格和优秀的线分别划在哪里,即使短期内无法达到那条最高线,但有清晰的目标可以参考,这大概也正是对中欧‘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的践行。”

中欧班主任超强的“人脸识别”功能,就是班主任从业标准的一个缩影。单凭同学们报名时提供的一张照片——有的还“年代久远”——就提前把他们记住,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为此每位班主任在开学之前都下足了功夫。“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我们相信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成为同学们顺利在中欧生活学习的开端。”

这也从学员们的反馈那里得到了印证。不少学员事后回忆起第一次见面被叫出名字的那一刻,都觉得很亲切很惊喜,一扫初到新环境的陌生感,而多了一份对中欧的归属感。

对于教授信息的记忆也是如此。任焱说,她会按自己方便理解的逻辑,例如教育背景、教学经历、研究成果等,对教授简介进行重新整理分类,以便记忆。

谈到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任焱觉得,正如班主任一词的英文“coordinator”所展示的那样,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品质都和协调相关,比如沟通能力、同理心、理解归纳能力。同时也要细心负责,因为课程相关的工作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

“我们班主任有时会开玩笑,这是一份要求性格既外向积极又内向细心的工作,班级活动和课程支持两块对性格的要求几乎是两个方向。所以如果让班主任去做MBTI测试,在外向还是内向这一维度,估计大家的分数居中的会比较多,也就是介于外向倾向和内向倾向之间。”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任焱担任班主任的EMBA 2017深圳2班有个富有诗意的昵称:梧桐班。这个名字取自古语“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也源于它是中欧深圳校区搬迁至新校址梧桐岛后入学的第一个班级。正如其名,梧桐班聚集了一群在社会上打拼多年但内心仍保有理想的“侠客”,他们带着日常管理中的疑问来到课堂上,怀抱着对真正学到东西、提升能力的期望;他们也是一群精力充沛的人,工作、学习、运动、社交,样样都不落下。

面对这些普遍年龄都比她大不少的学生,任焱觉得挑战和成长并存。她会经常提醒自己保持心态上的开放,坚持自我,同时也不断向同学们学习。当同学们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后,她会积极思考如何用于改进现有的做法。

让她欣慰的是,在班委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梧桐班形成了富有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当一名学员的企业因不可抗力出现经营危机时,梧桐班好几名同学用各种方式给予他关心和支持,陪伴他度过难关;每一次游学、参访或晚会庆典这样的大型班级活动,学员们都会自发地细心组织、积极参与;梧桐班班级基金在所有学员的支持下已经成立并开始运作,为毕业之后能有稳定的聚会机制提供了保障。

能与优秀的人为伍,这是任焱最喜欢这份工作的理由。“不论是学员、同事,还是教授,都很优秀,都有很多可供我学习提升的地方;虽然这么说可能比较俗套,但的确是我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