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创业裂变:从0到1,从1到N》

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什么时候才是创业的最佳时机?
如何选择恰当的创业项目才能提高成功率?
如何搭建有效的团队协作优化内部的资源配置?
……
当你在考虑创业的时候,一定会为上述这些问题焦虑。时代充满了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以至于“VUCA”成了当今世界最显著的注脚。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行业的变化更令人眼花缭乱,今天被验证成功的范式一转眼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这些外部的因素加剧了创业的不可控性,那么创业到底有没有一条可遵循的、且行之有效的底层逻辑呢?
中欧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与中欧案例中心联合编著的《创业裂变》试图解答这一问题。作为“中欧案例精选”丛书系列的新成员,这本书梳理了中国当下最火热的两大创业领域——出行和生鲜,从中挑选了8个明星创业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每个案例都辅以相关企业高管的评论,以一窥创业的底层逻辑。
通过对8个创业企业案例的分析与观察,《创业裂变》将创业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第1个阶段是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即从0到1,以EVCARD、两鲜和eMeet为代表;第2个阶段是商业模式的放大和复制,也就是如何从1到N,如鲜丰水果、我厨;第3个阶段是成熟企业的转型和对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即从N到N+1,以戴姆勒、一嗨租车和芬尼克兹为代表。
同时,这本书也指出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从0到1阶段,初创公司需要的是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能力。从1到N阶段,公司需要的是快速复制、标准化的能力。从N到N+1需要的是跨界转型、二次创业的能力。
而很多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出现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对自己所处阶段的定位不清晰,及至采取了与所处阶段不匹配的举措并节节败退:例如低配,即“从0到1”的团队过早做“从1到N”阶段的事情,导致跑不快;还有超配,即“从1到N”的团队做“从0到1”的事情,核心能力不匹配,一直处在试错探索阶段,无法实现企业从初创到盈利的转变;更有错配,即“从1到N”的团队过早做“从N到N+1”的事情,没有聚焦在如何将当前的商业模式发展壮大,而是把精力都放在寻找新的方向上,导致效率低下。
《创业裂变》中关于EVCARD的创业案例很好地示范了“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EVCARD是一家专注做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创业公司,它创立之初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刚刚萌芽之际,这意味着国内并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
通过对标法国巴黎的Autolib项目,EVCARD首次提出了分时租赁的概念,并以精益创业的方式率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可行性实验,不断迭代后,最终确定了EVCARD的各项流程逻辑及收费方式,随之再进行网点的扩大及运营管理的升级。短短几年内,EVCARD就杀出了一条血路,实现了“从0到1”的商业模式探索。截至2017年底,EVCARD已经进入60个城市,车辆数量超过27000辆,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领先者。
在对众多创业企业进行剖析之后,《创业裂变》一针见血地指出,创业的底层逻辑不外乎以下3点:
首先,价值创新都是围绕降本增效和提高用户体验来进行的;
其二,相比于押宝在小概率的完美计划和完美执行上,创业企业不如小步快跑,科学试错,缩短犯错的时间;从试错中不断迭代,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
其三,很多时候帮助公司重新打开估值空间的不一定是利润,而是盈利模式、生态网络和对价值的重新定义。
创业是条不归路,但依然有无数人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前仆后继,投入到创业的滚滚浪潮中,在这条充满无数未知的路上挑战未知。或许这本《创业裂变》会是你创业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你走过创业中的迷茫、困顿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