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期

文/蒋骋 梁赛楠

 

当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员工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当职场主力逐渐向90后和00后转变,企业又应该如何管理这些新生代员工?5月8日,由中欧职业发展中心(CDC)主办的中欧第二届中国企业推介交流会在上海校区举行。13家不同行业的中企人力资源和业务高管与中欧校友和学员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借此机会,《TheLink》专访了五位HR大咖,请他们解答人力资源领域的热点问题并分享行业发展趋势。

受访者名单:

焦佩俊  上海家化首席人力资源官、中欧EMBA2007 

方炜瑾  复星集团人力资源专业赋能中心人力资源执行总经理

施于澜  华兴资本HRBP  

翁洁静  亿腾医药PR总监、中欧首届CHO

薛晶晶  久事智慧体育总经理、中欧MBA2001   

 

TheLINK: 您认为员工和公司应该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

焦佩俊:当下,企业和员工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定义成一种“终身服务”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变得愈发灵活,比如从全职、兼职到一种共享合作关系。但实质上企业跟个人之间还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需要的状态。因此,职业人还要具备成熟的心智,明白何时是你与企业相互需要和依存的阶段,才能做出职场生涯中的正确选择。

方炜瑾:我们要把每个员工看成不同意义上的合伙人。我们希望员工和公司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希望彼此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是一样的,不再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而是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合作,携手共行、分享利益、创造利益的伙伴,这是未来行业的趋势。

施于澜:所谓的工作,其实是提供一个场所,让不同的人发挥长处,通过团队协作做成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这是一个企业或团队的本质。平台为你创造了第一张名片,你则需要为平台做出相应贡献,这是一个双向延续和共同成长的过程。

TheLINK: 您所在的企业是如何发挥不同类型的员工的价值的?

焦佩俊:作为 “长板理论”的践行者,我一直认为,企业的绩效管理一定要为企业的战略服务。管理者需要清晰地了解企业战略,让员工在组织中最大限度发挥长处,帮助他达成更好的职业规划,为其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通过正向激励使每个人都较为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我觉得这样才是一套有效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方炜瑾:我觉得可以把员工比喻成一个足球俱乐部,球员能不能上场踢球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更大程度上是看他的状态。对于员工的判断,不应该简单从年龄程度上去进行分层,更多还是要从他的价值体现,从他的状态上去看他是不是可以拿最佳球员。

翁洁静:专业的素养和操守,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忠职守的工作态度,以及面对挑战的时候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是我们在选人和用人时的标准。

TheLINK: 90后和00后等新生代力量正在逐渐登上职场舞台。对企业来说,如何驾驭职场新生代?

焦佩俊:最近很流行一句话是“这个世界之所以进步,是因为下一代人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我认为,企业和其管理者都应该给予年轻人更多的尊重和包容。

方炜瑾:现在的90后是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和AI时代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消费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改变着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薛晶晶:企业对员工来说如同一个平台,企业应该赋能给年轻的员工,让他们的能力和兴趣能够跟工作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让他不断有提升的空间,从而形成自我驱动力。

TheLINK: 您认为目前企业人才管理的最大痛点是什么?

焦佩俊: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给人力资源未来实践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觉得很大的一个痛点是企业必须也要延伸出相对应的机制。相信在未来三五年这些新的劳动关系会加速发生,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薛晶晶:不断演变的职场和企业需要制度上的更新和对企业所有制的探索。我们有员工持股这样一个比较超前的制度,它能够很大程度激发员工的自我激励精神,让员工迅速产生主人翁的感觉。我们的很多骨干员工,尤其是加入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他其实更像一个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