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善一:带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文/迈克尔·希德
2010年,现任vivo高级品牌战略总监的黄善一(Seon Hwang,MBA2012)从祖国韩国负笈上海攻读MBA。他的中长期目标是帮助一家中国公司走向全球,以此发展自己在中国的事业。然而,两年后,随着他和他的同班同学毕业离校,黄善一曾经设想的中国公司职位仍然少之又少。
“当时外国人还没有那么多机会为正在全球化的中国公司工作。相反,我拿到的几个工作邀约都来自外企,包括3家韩国公司。”黄善一回忆道,“这些职位都不错,不过大部分我都拒绝了,因为我没有理由再回韩国,或者为韩国公司工作。最后,我选择入职北京宝马。”
在宝马期间,黄善一获得了中国市场的实战经验,并在销售和市场领域取得了骄人业绩。但是,他想和一家中国公司携手走上全球化道路的初心不曾改变。黄善一说,现在回首,他意识到自己当时只是眼光超前了一点——哪怕只有一点。
事实证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确实是中国公司全球化的重要分水岭。阿里巴巴、华为、联想和大疆等品牌无一例外地在世界地图上纷纷崭露头角。但是,直到2017年,黄善一才收到第一个来自中国公司的正式招聘电话。那个电话来自广东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
“vivo在国内和全球化扩张方面雄心勃勃。他们在寻找一个有着品牌营销经验和知识、并且深谙中国和全球市场文化的人才。”他解释道,“他们的人力资源部门直接联系到我,并问我是否有可能考虑加入vivo。我对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所以,最终他们说服了我。”
加入vivo后,黄善一很快融入了公司文化。在目前的岗位上,他带领的团队负责包括vivo的整体品牌战略、产品定位及企业形象等各项事务。在这个主要通过吸引年轻用户而崛起的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公司里,黄善一扮演着关键角色。vivo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黄善一说,公司领导层依然期待他能继续提升并改进公司形象。
“作为在中国公司工作的外国人,公司想从我身上得到的是系统性思维、逻辑和流程。”他说道,“所以,我在产品定位、品牌战略和产品营销的规则设定上做了很多贡献,以确保我们的影响力持续上升。他们想要学的就是这些。”
准确地说,黄善一来到中欧时,vivo才创建一年,而它的母公司步步高则成立于1995年。根据西方标准,它的历史较短。黄善一说,从好的方面看,身处一家年轻企业全球化事业的前沿地带使他与这家公司中最重要的决策者更为接近。
“和最高管理层的距离真的很近,我常常直接向CEO和董事会成员汇报。”黄善一说,“同时,相较其他产业,中国科技和通信产业还比较新。所以像vivo这样的公司非常开放,非常直接,并且行动非常迅捷。”
黄善一在vivo的经历十分激动人心,包括帮助公司进军更多海外市场,并与像FIFA和NBA这样的组织洽谈大笔赞助。虽然加入vivo是个正确决定,但他坦承当公司首次跟他接触时,他对加入一家中国公司还是存在些许顾虑。
“许多外国人被中国公司录取时,会担心无法融入公司文化,担心公司过于保守,或者担心会不会只有中国人才能在那里干得下去。”他说,“但是,真的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公司有不一样的文化和不一样的价值观。此外,对外国学生来说,学习中文也很重要,这是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观念的最佳途径。”
现在,黄善一和他的团队还在创造机会,邀请学生到访他们公司,亲身体验公司是如何运作的。今年年初在深圳就有近50名中欧MBA学生加入他们的中国模块。不知不觉中,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在中国公司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比如,我们邀请他们参观vivo Lab概念店,给他们介绍我们的品牌、产品、经验和品牌文化。”黄善一解释道,“他们将来或许会想加入vivo,但是他们不认识在vivo工作的人,或者他们对vivo没有实质上的了解——所以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迈出了第一步。”
2018年,黄善一带领vivo团队参加了一个以人才全球化为主题的中欧校园招聘活动。迄今为止,他的团队已经招募了5名中欧毕业生。他最近还代表vivo 在中欧MBA学生自行组织的INNOVATEChina2019创意中国商业计划书大赛中担任评委。他认为这种活动能够弥合潜在雇主和优秀人才之间的鸿沟,并强烈建议那些真心想在中国公司工作的MBA学生尽己所能地利用学院的校友网络。
“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总是在四处寻找校友。我会给他们发邮件说,‘我想要跟您聊聊,我们喝个咖啡吧’,因为我很迫切地想在中国工作。”他说,“如果你在找中国公司的工作机会,也应该多联系相关校友,并做一些行业研究。如果有学生想要加入vivo,他们也可以打我的电话,和我简短地聊上几句,向我了解一下这里的文化和生活。”
最后,黄善一说他在中欧和vivo之间看到了一些重要的相似性,他希望看到两个品牌未来有更多共同成长的机会。
“中欧是一家全球化的顶级院校,发展喜人,但在许多国家,中欧的品牌认知度在某种程度上还略为有限。这种处境和vivo也颇为相似。”他总结道,“学院同样在尝试着走向世界。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人知道中欧。我殷切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