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期


文/迈克尔·希德


大约20年前,社会企业家李凯乐(Nikolaj Moesgaard)告别家乡丹麦,出国寻找新的机会。先后前往英国和美国工作生活后,他于2006年抵达中国。2011年,他首次接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参加了一个关于领导力和变革管理的高层经理培训课程。这次经历点亮了他重返校园、学习更多的课程的念头。2015年,他又参加了为期20个月的中欧GEMBA项目。

“20年的职场生涯后,我决定通过深造来为我的事业添砖加瓦。但这段经历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李凯乐在上海校区接受《TheLINK》采访时回忆说。“一旦你来到中欧,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并接触来自各个国家不同行业、担任各种职能的人们,就仿佛打开了知识世界的大门,这种体验美妙无比。最重要的是,这重新激起了我对学习和成长的好奇心。”

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引发了李凯乐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激情。联合国在2000年提出千年发展目标(MDGs),而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对这一目标的扩展。它由个目标组成,包括消除贫困和饥饿、减少不平等、减少气候变化和确保人人都能获得清洁饮水和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等。这些目标都旨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我来自丹麦,这是欧洲北部的一个小国家,有着童话般美丽的湖泊与森林。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让我对大自然充满感情,”李凯乐说。“在世界各地游历的时候,我看到一些地方的人们无力、或无心保护我们的地球。正因为此,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下,正在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凯乐认为,中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指出,中国当今在风电和太阳能领域处于全球第一,并且在规划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和理解其重要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实际上我觉得中国是个很棒的国家。遗憾的是,在西方媒体里,你有时会看到一些非常可怕的报道,”他承认。“但是,当你真的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特别是当你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时,你会看到很多来自政府、行业高层以及实际关心可持续发展的个人和青年的承诺。他们希望中国能有干净的空气和纯净的饮用水。这种愿景非常重要。”

李凯乐通过他的工作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他在丹麦发展中国家投资基金(IFU)担任顾问,这是一家丹麦主权财富基金,为希望从事能源效率、清洁能源、农业和其他行业相关业务的公司提供风险资本和建议。2018年,IFU建立了一支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作用的项目。

“早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或其前身千年发展目标被提出之前,IFU实际上就已经开始支持新兴市场项目了,”他说。“虽然丹麦只是一个小国,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和环保议题上,我们的经验可以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而且我们也一直很乐意分享这些经验。”

与此同时,李凯乐还是国际非营利机构UNLEASH的合作伙伴。UNLEASH旨在通过多元化人才、创业和合作伙伴,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实验室。该组织始建于2017年,每年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为全球问题制定新的解决方案。

“本质上说,UNLEASH的想法是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感兴趣的年轻人汇聚在一起,给他们提供支持,并且想办法让他们产生影响力。”李凯乐解释道。“这个项目让他们有机会相互合作并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时将自己的项目呈现给由业内人士组成的专家组。”

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UNLEASH作为一项人才发展计划,其雄心和全球影响力都是独一无二的。UNLEASH的2019年创新集训营活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深圳举行,李凯乐表示,这个活动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国政府和深圳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届时将有1000名顶尖人才参与,我们希望其中会有150名来自中国,”他说。“此外,还会有咨询公司、导师和投资者参与,帮助将创意点石成金。”

李凯乐也一直积极参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社区活动,他最近被任命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会国际分会(CAIC)的可持续发展官。他希望与学院、其他校友团体以及在读学生合作,共同建立和推广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议程。

“这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因为像中欧这样的顶级商学院培养的是未来的企业领导者,他们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他说。“如果这些领导者真正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将会在他们的企业中传播,并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作为中欧校友会国际分会工作的一部分,李凯乐参与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并相信这件事本身就能引发很多关注和兴趣。该小组希望利用人们的兴趣,制定倡议、举办活动、安排公司参观并邀请专家发言,以便在中欧校友社区的更大范围内提高人们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识。

“如果中欧的每个人,包括学生、教授和校友,都能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重要性,那么我真心觉得我们会在提升公众意识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他说。“这些成就来自关心这个议题、想要参与并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贡献的人。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会付诸行动,希望我们最终可以创造一种连锁反应——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