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励,合者共熠——2024班级大使返校活动圆满举办
作为学院与班级同学间的沟通桥梁,首批中欧班级大使于去年正式受聘。7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响应学院倡议,传达学院资讯,践行着与学院双向奔赴的承诺。6月22日,近200位中欧班级大使,再次相聚上海校园,为历久弥新的班级情谊庆贺,为三十而励的母校庆祝,更与中欧亲密携手,共同踏上流光溢彩的未来新征程。
我的中欧 我的班

班级大使在自己的入学年代下留下自己的名字

中欧校友关系与教育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任宏担任本次活动主持。活动开始,8位来自不同时期的班级大使代表被主持人邀请上台,分享他们和班级当年的学习经历。
“中欧管理中心 (CEMI) 的历史意义重大,不仅是中欧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基石。当时的教授面向欧洲各主要商学院聘请,他们后来也成为了中欧的教授,有些还很火。”
“98年我们读书那会儿,中欧尚处在建院第一个5年发展的初创阶段。我们班只有2名女同学,所以后来在担任EMBA面试官时,我给女性考生的评分总会有所倾斜。”
“2000年千禧年的四月,中欧红枫路699号校园落成。那些乳白色的墙、黑色的大理石水池,二十四年前没有觉得新,二十年四后也没觉得旧。”
“2005年我们在北京中关村融科中心上课,没有校园,很羡慕上海的校友。后来有了北京校区,就经常回去参加一些活动,主要是去新校区转转,过过瘾。”
“我们班是名副其实的爱的班级。在读期间,143位未婚同学中内部组合出来了14对,也就是每10位同学就成了1对!”

中欧校友是时代发展的参与者,更是中欧三十年历程的亲历和见证者,与学院一路和衷共济而行。这8位班级大使献上的“我的中欧我的班”环节,动情而幽默地分享了时代大潮下班级的难忘经历。点滴当年,让台下校友们笑着笑着,眼眶就红了。

最后,他们共同向中欧送上感谢与祝福,也代表了万千中欧人的万语千言的。

台下校友自发将感谢与祝福汇聚成长图
承诺的回响
中欧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亲临现场。作为中欧创立、成长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他对“我的中欧我的班”讲述的故事感慨万千,并与大家分享了更多中欧的昨天和今天,希望校友们与中欧共同努力,奔赴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欧校友关系与教育发展办公室运营主任傅丹阳向在场大使们介绍了中欧三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并期待大家一如既往,以各种方式回馈母校。

去年首届班级大使活动现场,大家为学院的未来、为班级的未来,做出了一份行动承诺。

此后的七个多月里,班级大使在社群中积极响应着学院的每一次倡议,在一次次向班级同学传达学院信息、发起捐赠倡议的行动中,他们将五色球的承诺践行到底。
自2023年11月校庆启动以来,15个班级在毕业和秩年返校之际向学院捐赠,另有10个班级的月捐参与率超过20%。这些班级被分别授予了“合心班级”和“月捐合心班级”称号。

班级大使积极传达和推动校友的个人信息更新,7个更新人数超过30人或更新率超过75%的班级被授予了“数据共建卓越奖”。除此之外,26个班级参与了“活跃班级”的评选,从90年入学的CEMI4班横跨到毕业不久的GEMBA2020级。他们提交的资料,正是中欧所有班级群像的缩影。根据各个班级的活跃和贡献情况,现场颁发了“班级活力奖”、“班级活力奉献奖”、“班级活力卓越奖”和“班级活力特别奖”。

随后,来自3个课程的22位校友成为今年的新晋班级大使,他们戴上大使徽章,共同宣誓承诺,从此他们将凝聚同学,与学院合者共熠,共同走入中欧未来的荣光里。

与智者同行 与艺术同频
学习是中欧人返校不变的主题。本次返校课堂邀请到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张新刚亲临分享,《商业社会与现代世界》的严肃主题因其风趣的讲授,引人入胜。


夜晚,由中国顶级室内乐团琥珀四重奏带来的艺术仲夏夜座无虚席。这个由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四位音乐家组成的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团,在全球享有极高赞誉。他们在演奏间隙穿插生动讲解,呈现中西经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