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智启金融新生态——中欧虹口数智金融会客厅启动暨2025CLF50春季会议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
AI技术的深度融入,正在重构金融新生态。与此同时,数据安全、算法伦理等问题迫切呼唤全新治理模式。为汇聚政产学研专家智慧,共同探讨AI赋能金融的现实路径,以及构建稳健、可持续金融生态的未来图景,助力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4月25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与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中欧虹口数智金融会客厅启动·2025CLF50春季会议”在上海外滩W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AI赋能,智启金融新生态”为主题,聚焦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与治理转型,吸引了政、产、学、研界近300位嘉宾出席,共同探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趋势与路径。活动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中欧FMBA课程部、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中欧校友FMBA俱乐部、中欧校友FOP俱乐部共同承办,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专委会、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金融科技分会、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中欧校友会北上海分会协办支持。
“中欧虹口数智金融会客厅”启动仪式(左起:刘功润、帅师、方跃、张光平、叶国标、汪泓、孙建平、吕鸣、赵子铱、张凤明、马宁)
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秘书长刘功润的主持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联席主席汪泓,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原浦发银行监事会主席孙建平,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中共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吕鸣,虹口区副区长赵子铱,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银保监局原一级巡视员张光平,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交通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副总经理帅师,中欧FMBA课程部行政主任马宁共同启动“中欧虹口数智金融会客厅”。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虹口区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打造的又一标志性项目,旨在构建长期化、系统化的数智金融对话与深化合作的广阔平台,助力北上海打造金融科技高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联席主席汪泓发表致辞演讲
汪泓在致辞演讲中围绕“AI赋能,推动金融体系现代化变革”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深刻重构金融业务的边界、服务模式和市场格局。她认为,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深度影响着金融行业的未来“走向”:从“板块割裂”走向“场景融合”,AI打通数据壁垒,推动银行、保险、投行等业务板块协同渗透,构建全场景服务能力;从“产品导向”走向“用户赋能”,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个性化与前瞻性,让服务更贴近真实需求;从“机构主导”走向“生态共生”,平台化趋势增强协同创新,催生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她强调,AI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动态适配的新阶段。“我们既要正视AI冲击带来的阵痛,如岗位转型、监管滞后、伦理争议等,更要积极拥抱变革,把握现代化变革中的机遇。”未来,希望通过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数智金融新生态。
面对AI浪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提出“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之中,全面推进‘AI+管理教育’的深度融合”。学院在课程体系与科研机制上已率先行动。她表示,中欧正积极以AI为引擎,推动教学方式与知识边界的革新,“让AI真正成为教学创新与科研突破的助推器”。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原浦发银行监事会主席孙建平发表致辞演讲
孙建平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全球金融行业。从智能风控、量化投资,到区块链与生成式AI,技术的加速演进不断拓宽“金融科技3.0”的边界。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AI驱动的金融决策将覆盖全球80%的资产,金融行业的深度决策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服务效率将被全面重塑。
在这一趋势下,前沿企业如DeepSeek已在科技金融数智化道路上积极探索。其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动态监测技术,在风控、定价等关键环节实现了突破性成果。
与此同时,技术革命也带来一系列治理难题:算法偏见、数据安全、技术伦理问题倒逼行业建立更稳健、包容的治理体系。
作为上海服务业领域的综合性、枢纽型社会组织,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长期关注AI技术、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拥有1652家会员单位,涵盖信息、软件、金融等现代服务关键领域。联合会已设立19个专业委员会,并计划年内成立“人工智能服务专委会”,进一步赋能行业转型升级,助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发表致辞演讲
叶国标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不仅代表着技术革新的方向,更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他指出,当下国际博弈中,贸易战和关税战只是表象,实质是金融体系与高科技能力的较量。唯有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科技与金融体系,方能从容应对未来挑战。
他指出,上海正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双轮驱动”,以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为核心载体,已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形成集聚优势。他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三驾马车”应由资本力量、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共同驱动。科技进步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亦需科技赋能,资本与“智本”唯有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方能构建良性、可持续的经济生态。
在谈及上海证券报的定位时,叶国标表示,上证报始终坚持“智库、大报、全媒体、平台”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向。本次联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论坛,正是“搭台唱戏、借台唱戏”的生动实践,旨在为新时代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合作平台。
中共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吕鸣发表致辞演讲
吕鸣表示,虹口北外滩正以金融科技为牵引、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加速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和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近年来虹口金融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2100余家,资管总规模突破8万亿元,集聚全国超1/8的公募基金和1/6的期货理财子公司,量化资管、金融科技等特色集群优势显现。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演变和逆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虹口区加快推动产业多元化。除蓝色航运、金色资管两大主业外,虹口还加快培育黑色科技、绿色低碳、白色医疗、银色养老、玫瑰色甜蜜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新动能,增强城区发展韧性。
吕鸣强调,AI正深刻重塑金融业态,赋能金融新生态。中欧虹口数智金融会客厅的落地,将为金融学术界、产业界与政府搭建常态化对话平台。他诚挚邀请各界嘉宾持续关注虹口、走进北外滩,共同打造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开放的国际金融集聚高地,携手定义明日上海的发展高度和精彩亮度。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银保监局原一级巡视员张光平发表主旨演讲
张光平在“科技度量是数据入表的价值底座”的主旨演讲中表示,科技金融走深走实,需要创新研发有效的科技度量体系。
张光平称,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数据如何入表,数据价值如何变现成为很大的难题。所谓数据入表,即将数据资产正式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数据资产入表是实现数据经济价值的重要方式。在张光平看来,科技度量是数据入表的估值底座。
张光平进一步解释,数字技术是产生数据的源动力,数据是数字技术的延伸品,价值评估需要建立在对核心数字技术准确定义的基础上。“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没有度量就无法衡量这些变化,就无从知晓科技对国内产值、进出口贸易、外汇及产业的影响。”他说。
但科技度量长期缺乏有效方法。张光平通过详实数据揭示目前一些科技创新指数在科技度量上的局限性,并以专利为例介绍了其创新研发的专利分类体系。“不同专利的价值差异巨大,不能简单等量齐观。”他表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亿纬锂能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席教授、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发表主旨演讲
方跃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在AI技术革命浪潮中,金融行业正面临深刻变革。在他看来,生成式AI技术作为通用技术,将会影响到各行各业。同时,生成式AI技术还是颠覆性技术,将重构生产力、劳动资料和生产关系。
当前,生成式AI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企业级应用仍处早期。方跃介绍,目前该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如智能投研、风控、理赔等领域实际进展有限。IBM调研显示,银行更关注内部效率与风控,而中小企业期待生态化服务体验,二者需求存在错位。
此外,方跃进一步称,当前,AI技术在金融业应用面临着数据治理与合规、隐私安全、技术可靠性、研发成本等方面的核心挑战。
“当下的AI转型既然是颠覆性的,一定是一个战略问题,而非战术。当前金融企业大多停留在战术层面,但最终会走向战略层次。”方跃表示,金融机构需将AI转型从战术响应转向战略布局,在监管框架内创新探索,把握颠覆性机遇。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指出,智能金融是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金融行业实现从内部辅助到全面智能化的战略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专家系统、深度学习、大模型这三种依次进阶的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吕仲涛表示,当前已经进入AI 2.0时代,大模型技术将人工智能从基于“小数据、单任务”范式的分析式AI,向基于“大数据、多任务”范式的生成式AI迈进,通用人工智能正加速走进现实。
在传统人工智能模型广泛应用基础上,工商银行构建了大小模型融合的技术体系。吕仲涛介绍称,在技术上,该行建设千卡规模全栈自主可控算力集群、具备自主可控的训推体系,形成2000+大小模型协同的矩阵,提炼1+X应用范式;业务上,该行探索科技业务融合模式,赋能20+业务领域,落地200+场景,在金融市场、信贷管理、客户营销等领域广泛应用。
“我们构建了以智能中枢为基础,灵活组装知识检索、数据分析、文档编写、智能搜索、API调用等专项核心能力的‘1+X’金融行业大模型应用范式。”吕仲涛表示,其中知识检索、文档编写、智能搜索3种范式已对接了DeepSeek,升级范式技术能力。
汇付天下董事长兼CEO、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联席会长周晔发表主旨演讲
汇付天下董事长兼CEO、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联席会长周晔表示,支付正在由传统支付发展为自动化作业、连接数字生态数字化支付,并向自主自动化、效率和体验提升的智能化支付进阶。
汇付天下创建了全站支付处理、数据集成、运营服务与软件开发平台——斗拱,全面连接数字生态,高效定制解决方案。在数字化实践中,汇付天下通过数字化升级了售前、审核、进件、风控、签约、开发、客服、联调上线、运维等业务全流程。
周晔举例称,以前签约业务靠纸质邮寄,纸质协议完成手动签字、用印、寄送、归档等环节需要7天时间;现在用线上化签约,通过短信和自助人脸验证等各种真实性确认,大概降到300秒。“我们希望未来智能可以替代很多价格的配置、功能的配置,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将时间从300秒压降到30秒。”
“在商户审核环节,过去需要人工审核,邮件沟通,耗时4小时;现在通过智能化图像验真以及风控大模型实现自动化审核,耗时78秒;未来通过AI构建全自动智能审核引擎,耗时只需要5秒。”周晔说。
圆桌研讨(左起:刘斌、官晓岚、马弘、杨峻、马颖、岳学军)
在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金融科技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斌的主持下,多位来自业界与学界的嘉宾围绕“AI驱动下的金融创新与治理变革”展开深入研讨,聚焦人工智能如何推动金融转型升级、优化监管体系、重塑行业生态,探讨其应用前景与现实挑战。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兼金融科技专委会主任、原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马弘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渗透金融行业,从外围辅助工具逐步深入核心业务流程,特别是在资产创设和产品设计等环节展现出深远影响。他归纳了AI在金融机构内部的四类典型应用场景:一是知识问答类助手,已实现近98%的效率提升;二是信贷辅助工具,正快速从“不可用”走向“可用”;三是深度语义与归因分析,正处于初步试点阶段;四是代码生成和产品设计,成为突破焦点。他指出,“AI就像移动互联网塑造了支付行业一样,也必将重塑金融行业内的资产管理运行模式”,金融机构需从战略高度审视技术变革,提前布局,应对潜在的系统性重构。
百年保险资管公司董事长、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副会长杨峻指出,从战略层面,金融机构的AI转型有三个要点。一是要站在商业模式的视角思考AI应用的目标。二是要基于公司自身的优势禀赋部署AI应用,让AI作为公司原有优势的放大器和助推器。三是要匹配量化目标管理。如果没有清晰的愿景、明确的重点业务领域以及可量化的转型成果目标,那么各业务部门就只能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各自摸索,零散推进各种新的用例设想。即便这些设想颇具吸引力,依旧难以整合为一个能带来实际价值的战略。在财富管理行业,我们是否能真正站在客户这边,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务规划和管理;而在这个大的商业模式的转型目标引领下, AI的运用有望打破“销售驱动”的路径依赖,实现从“卖产品”到“顾服务”的模式转型。他建议,金融机构推进AI转型应设立明确、可量化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小步快跑、持续迭代”实现价值转化。
恒生电子执行总裁、恒生启金科技董事长官晓岚分享了大模型在金融各业务环节的落地实践,指出投研、投顾等数据密集型场景已显著提升效率与服务水平。他特别指出,风险与合规场景中“幻觉容忍度低”是技术应用的关键门槛。为此,恒生联合蚂蚁集团共建金融知识数据库,提升输出准确性,并与华为合作推出高性价比算力解决方案,帮助更多资本市场机构迈过大模型门槛。“AI不是替代,而是再造。底座强,场景才跑得动。”他强调,真正释放AI价值的关键在于夯实数据治理与底层技术架构。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兼聘教授、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马颖则从AI的发展历程与金融的适配属性出发,以落地应用逻辑结合实践调研进行学理视角分享。认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时,作为工具价值释放的同时需关注安全与发展的平衡。根据AI技术特性与金融经济理论结合,从行为金融学、新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假说、风险理论以及伦理经济学等学理解析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落地应用的理论核心、应用场景及保障机制。她认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带来技术层面将重新定义金融效率边界,制度层面将重塑行业规则,伦理层面将成为竞争核心,展望未来金融领域发展将呈现出六大核心趋势。金融领域将形成 “技术创新 - 制度适配 - 伦理提升”的动态平衡,AI 不仅是工具,也将是理论突破的催化剂。金融经济理论亦有从 “均衡分析” 向 “演化分析”,制度学从 “规则制定” 转向 “生态设计”的需求,最终实现技术红利与社会价值的共赢。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副会长、天使投资人岳学军从投资人视角指出,当前AI发展正处于基础设施构建、模型突破与场景验证“三位一体”的阶段,IDC、算力、数据体系的完善为大模型与多模态AI奠定基础,而垂类AI应用、AI Agent等模块化应用等正成为早期投资的关键窗口。他认为金融行业监管沙盒是平衡AI创新和风险治理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企业将在这一轮AI浪潮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将是行业中长期发展方向,而在金融行业中,真正践行“普惠”与“平权”的科技型企业,将最具长期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上海城投诚鼎基金董事长、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会长陈智海作大会闭幕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CLF50秘书长刘功润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交通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副总经理帅师分别担任本次论坛上下半场主持人。
左起:陈智海、刘功润、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