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就像爱情,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很难有人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此次的戈壁之行,恰恰是对领导力的一次完美实践。”
“这种脱离了平时生活常态的磨炼和考验,让我对团队、管理、领导力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的改变,除了行为习惯的改变,更多地表现为升级了我们思维的习惯、思考的深度,或者说是实现了心智模式的改变,这些改变也决定了我们的各项企业决策效率的升级。”

这些话语,都是中欧校友们在参加了戈壁行动领导力课程之后发出的切身感悟。

把行动领导力课程置于敦煌大漠进行,让120名同学在戈壁三天行走88公里的玄奘之路,在极限下做出决策,在不确定性中勇争佳绩,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将戈壁精神通过行动领导力课程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一次教育创新。

由中欧李秀娟与忻榕两位教授精心设计的戈壁行动领导力课程,起源于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但却是对戈壁挑战赛的又一次成功超越。

戈壁行动领导力课程将每一个已经习惯了“独断专行”的自我,成功地“挤压”到团队之中,引发每一个学员对自我与团队关系的深层次体验与思考。对于习惯了当“老板”的EMBA学员来说,这是一个传统商学教育很难突破的障碍,但这也正是玄奘之路所代表的“体验式教育”的独特魅力。


校友分享

 

  • 灵魂和肉体,总有一个在路上


说实话,在来戈壁之前,我对什么戈壁挑战赛啊,什么戈友会啊,无感,甚至有点反感,我平时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那种打了鸡血一般的激情氛围,对戈壁的各种故事各种传奇,也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但是,这次的戈壁之旅,让我啪啪啪打脸了,回来后逢人便说戈壁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让我收获巨大,如何如何……这样的转变就来自这三天徒步穿越无人区的戈壁之旅。

先简单说一下我在上戈壁前,平时的生活状态吧。我呢,基本上算是创业成功了,公司目前有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打理,因此我不需要太多过问公司的业务,闲暇时间较多,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放松了很多。然后觉得自己在所从事的领域里已经很优秀了,算是个专家,因而也不愿意接纳新的观念和环境的变化,有点固步自封的意思,已经很长时间、很长时间没有过任何的自我反思,没有了和自己的对话,书也看得少了。

有句话说得好,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肉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而我,没有一个在路上。

中欧的好多同学,读中欧一年瘦了十几二十斤,身材好了身体健康了,我反而胖了十斤。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从来没有付出过行动来改变。

戈壁下来后我没有直接回京,而是去了西宁的塔尔寺,一路上看见无数虔诚的信徒五体投地地一路叩拜上去,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戈壁上的那几天。

我想,也许,人,一定是在经历了肉身上的极大痛苦而依旧坚持后,混沌的思想才会被激活,麻木的灵魂才会被唤醒。当你忘记了肉体的痛苦,可能就到了那个连接自我和本我的点。

我的这个点是在戈壁的第三天,距离终点不足十公里的时候出现的。

第一天冲过终点线,我们组有人哭了,第二天冲过终点线,我们组大部分人都哭了。我和大家抱在一起,眼圈有点红,但还没到掉眼泪的程度。但是第三天,就在距离终点不到十公里的位置,我当时为了绕开几个小沙丘,不经意间就偏离了队伍几百米左右。前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后面也没有其他队伍的身影,只听得到风声和自己的喘息声,体能已经极度透支,完全是用意志力在行走。

就在那个时点,我好像突然间打开了自己和自己对话的窗口,开始用最激烈的言辞讨伐自己、质问自己,然后竟然开始了自己几年来都没有过的强烈自我反省、自我剖析,很深刻,以至于很痛。眼泪就在那个时候,刷刷刷地往下掉,也没有控制,任由自己,哭得痛快。好多年没掉过眼泪的我,终于领教了之前怀疑的所谓戈壁的神奇之处。

其实自己这三天的心路历程,和后来教授讲到的那个态度曲线,惊人地相似,可以说自己用行动切身体会了教授给到的理论知识。

而教授讲到的“关于目标”那里,我的收获很大,因为我最近这几年在给我的高管团队制定业绩指标的时候,就出现了要么目标偏低处于舒适区,不能激发员工更多的积极性和动力;要么目标偏高处于破坏区,导致员工的斗志和信心受挫同样影响目标达成。要合理地将目标定在潜能区,才能激发员工。

教授的那句“员工的素质不高不是你的错,员工的素质得不到发展那就是你的错”,我非常非常认同,奉为经典。现在我在给员工制定较高目标的同时,会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同时配合出台相对应的人才发展计划。

洗个热水澡、有张舒服的床、睡到自然醒,这些在戈壁上的奢望,在重返人间后都实现了,可我咋那么怀念那猎猎西风、那塞满口鼻的黄沙、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还有那段身体被掏空灵魂却被唤醒的行走……

仲崇峰    EMBA2015
翰德人力资源集团 CEO

更多校友感言

有人说,我与戈壁特别有缘!
从2012年到现在,我前后去了10次戈壁,完成1000公里的徒步,在戈壁的帐篷里度过30个夜晚,还非常幸运的在戈壁上捡到3枚 “开元通宝”古钱币,可谓不是一般的有缘。
每一次戈壁之行都让我有不同的经历,同样又都给我无数的感动。感动于所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感动于所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前世的因缘修来今生的遇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动于每次戈壁之行都给我注入新的能量,让我坚信梦想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和坚持的力量。

每个人都试图改变别人舒服自己,但真正需要改变的是自己,而自己的改变只能靠通过深刻的体验去重塑内心,靠持续的行动建立新习惯和新思维。戈壁之行带来的是心的改变,历经风沙后带着柔软回到现实,让我们学会放下,学会从追求结果到享受过程,学会去坦然的接受和享受一切,学会去珍惜和爱一切。因为我们坚信:用爱去改变,世界更精彩!
李文   EMBA2010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日常的我们理解世界的视角是向外看,而戈壁的三天, 在广袤的天与地之间,我们突然失去了参照物体,人是那么的渺小,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内心。佛说:一沙一世界(确实很多风沙),一步(原文是一花)一天堂。当我们回到内心去探索世界的时候, 真正的修行启蒙了。 自我探寻的深刻源自对痛苦厚度的突破。使你痛苦者必使你强大。对痛苦征服和超越的过程也是能力不断强化的过程。如果真的还没有发现比痛苦更强大的促进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对痛苦要重新认识。 
郭斌   EMBA2014
湖南容润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戈壁的夜晚仰望星空,觉得自己很渺小;
在禁语夜行以及旗手独行期间,也能感受自己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强大;
这个世界还很大,我们过去的成功可以放下,还需要我们去努力;
这个世界也还很美好,有浩瀚的星空、壮美的戈壁,需要我们去探寻。
关建东   EMBA2015
深圳市彩生活服务集团
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5年来,重走“玄奘之路”这似乎成了中国商界主流人物的一项仪式。它的含义神秘、复杂、混沌,既和中国跌宕起伏的经济现实有关,也和中国的商业人物血气方刚的人生状态有关。它不但意味着某种对人的综合、极限能力的挑战,也和孤独、信仰、胜利这些终极人生命题有关。
刘帮民   EMBA2014
朗生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教授说

李秀娟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 很多人都问我戈壁和领导力到底有何关系?好像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

《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的作者作者之一吉姆•柯林斯教授曾提出一个概念——“第五级领导力”。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企业,在他们的企业高管身上发现具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特质——“谦虚 +坚毅”。
 
我在2010年第一次去了戈壁。从开始感受“小我”,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后来感受“大我”,发现原来个人很渺小,团队才有力量,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到最后感受“无我”,因为已经忘了风景,望了伤痛,什么都不想,只有脚步沙沙声:坚持,坚持,再坚持地往目标无畏前行。戈壁行深深触动了我,“谦虚 +坚毅”难道不就是玄奘精神吗?

后来,我将戈壁和领导力联系在了一起,希望企业领导者们能透过行动,追循玄奘足迹,在戈壁之行中领会什么是“谦虚 +坚毅”:谦卑的情怀和坚毅的精神。


忻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副教务长 (欧洲事务)

根据我们近年来对中国企业的跟踪研究,企业普遍出现了人才荒现象,而其中最紧缺的就是中高层领导人才,因此有效的领导力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法也成为企业苦苦寻求的解决之道。企业高管的领导力,是一种行为技能,仅仅用课堂上讲授的方法是很难培养的,需要在具体的行动中去打造。

在戈壁这个大课堂开设《行动领导力》课程,正是因应了这样的领导力培养需求而生的。这门让学员们收获满满的课程,充分体现了时下比较流行的“行动学习法”和“体验学习法”的精髓。

透过连续数日在戈壁滩上极其艰难的徒步行走,学员们深刻反思并体悟到了在今天瞬息万变、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高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

可以说,戈壁行走带给学员的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立体课堂,而这个立体课堂充分展示了“领导力”和“行动”的关系:听而易忘,见而易记,行而易懂,思而易行。

| 编辑: 张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