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父爱 | 因为你,我得以看到更辽阔的世界
今天是父亲节。这个起源于美国的节日,让寻常的周末变得不平常起来。无数精心准备的礼物会在今天被送出和拆开,承载心底的欢乐与感动;众多平日里不常表达的情愫也会在今天被坦然诉说,让彼此的亲密关系泛起更多温情。
过去时代的父亲形象,大多外表威严且吝于言辞。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时代的父亲形象逐步淡化,新时代的父亲不再像以前一样严厉而疏远,开始变得温柔和容易亲近。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随着越来越多的父子/父女校友的出现,他们之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平等、尊重、鼓励与认同,让我们更加确信这种转变的发生。
我们欣喜于看到这种转变,也想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记录属于中欧校友的节日喜悦。于是我们访谈了4对父子/父女校友,他们将分享两代人之间交融着感性与理性的共鸣和思考,以及关于期许与告慰、传承与成长的故事。
1/ 相同的身份背后,是一样的人生追求
「如果可以改变过去发生的一件事,你希望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陈宇思考良久,慢慢回答道:「不去父亲的公司,而是自己创业。」
陈宇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父亲陈庆成的公司工作。他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但在父亲的公司,他从事的却是与营销相关的工作。5年后,他担任公司销售副总,负责公司大客户业务。从2016年开始,他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负责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
在此过程中,很多经历可以用「忍辱负重」一词来形容。通过自己的努力,2015年,公司的销售业绩有了很大提升,并成功入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这是陈宇最为骄傲的一件事情。「付出必有回报,坚持才能成功」,他说。
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或许正是来源于父亲。30多年前,年仅20岁的陈庆成怀揣着筹借来的300元钱,和几位朋友结伴到大西北创业。一开始主要是做成套电器和电器配件的销售。凭借着温州人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的「草根精神」,很快完成了早期积累。
1997年,他投入1500万元,成立了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建起了当时宁夏一流水准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和综合办公大楼。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中国西部电气开关行业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资产总额达7.6亿元。
父亲:陈庆成 中欧EMBA2002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儿子:陈宇 中欧EMBA2017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陈宇看来,父亲白手起家,创办宁夏力成电气,并通过20年的拼搏,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切实为不易,父亲是一位真正的实干家。而在父亲看来,陈宇「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有待人处事的技巧,有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性格开朗,为人善良」。——他们彼此欣赏,性格里,他们有太多相似之处。
这种相似之处,也体现在两人的人格追求上。陈庆成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是司马光,其品格德行、修学治史都散发着恭俭正直的光彩。陈宇最欣赏的历史人物则是近代名臣曾国藩,他立功立德立言,影响深远,泽被后人。这两位历史人物都超越了自身局限,成为圣贤。
除了彼此欣赏,以及对不断超越自我的共同追求,我们也能看到父子间「创一代」与「接二代」迥异的特征和印记。
和很多将企业视为自己生命的「创一代」一样,陈庆成最珍惜的财产,是一起艰苦创业的朋友和同事。人生最为迷茫的时刻,是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陈宇不同,他最珍惜的财产是亲人和朋友。他的迷茫,则来自「30岁之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坦言现在「还在摸索和准备中」,一如很多不断寻找自我价值感的「接二代」。
父子之间即便存在这些差异,但家是连接一切的纽带。两人最珍惜的时光,都是那些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日子。当然,连接他们的,还有中欧。在父亲入读中欧EMBA的15年之后,儿子陈宇也成为了中欧EMBA学员。相同的身份背后,是一样的人生追求:不断突破自我局限,成为更好的自己。
2/ 去折腾,去创造,去打破人生的边界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唐瑞富&唐锦父子的人生经历,「折腾」二字再恰当不过。
唐瑞富曾有5年的教书经历,在四川省商业干部学校任干训部主任,为大中型企业近千名厂长和经理提供过辅导培训。因为一颗不安分的心,他参加了全国统考,做了3年公务员。之后又做了15年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最后在成都人民商场(集团)股份公司任总裁。
成都人民商场是一代成都人的情感记忆。但「再精彩的演出也有落幕的时刻」,最终成都人民商场不得已改制为茂业百货。这是唐瑞富人生中最为迷茫的日子,他一边为人民商场的改制而叹息,一边为未来的选择而踌躇。到底是咬牙坚守,还是淡然离开?
走到十字路口的他,到中欧读了EMBA。这段求学经历让他意识到「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于是决定「向过去说再见,开始在江湖上漂泊,在民企里做职业经理人」。离开成都人民商场后,唐瑞富在三家企业做过职业经理人,现在成都铸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任副总裁。
当然,成都人民商场依然在他心里占据着重要位置。15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充满感怀:「如果能穿越到过去,我多么希望,成都人民商场企业还在,招牌还在,生意还在,人心还在。」
和父亲一样,唐锦也是一个非常爱「折腾」的人。在戴姆勒和通用汽车工作了两年多后,他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回收企业做采购总监,之后在PE做了4年,然后又折腾着去创业,「做过精品投行,也做过咨询平台」。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沉淀下来」,于是报读了中欧MBA。毕业后到混沌分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谈及自己不断「折腾」 的背后动机,他说:「我觉得生活在于体验很多不同的事情和方向,老了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父亲:唐瑞富 中欧EMBA2005
成都铸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儿子:唐锦 中欧MBA2017
混沌分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除了都喜欢折腾,唐家父子还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他们都认为,家是自己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成功并不能保证快乐,快乐才能使人成功。而我快乐的源泉,就是来自家庭。」 唐锦说。在父子俩看来,最幸福的时光,无疑是一家人边吃火锅边打麻将。「成都的街,成都的巷,成都的我喜欢打麻将。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也爱手中的杠上花。」说起和家人的幸福时光,唐瑞富有一股四川人特有的诙谐和幽默。
他们父子还有着共同欣赏的历史人物——邓小平,因为他为中国打破了固有的边界。「希望自己也能够跳出边界,从更大的尺度来看问题,来审视自己」,两人在精神层面的共鸣,可见一斑。
3/ 想做成什么样的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我这个年龄,最大的迷茫,可能就是这一生到底想做成什么样的事,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张曌亚说。
到中欧读MBA之前,她曾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然后又转行至AI行业。而在踏入职场之前,她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商学院留学。她的职业生涯,仍处在较为早期的阶段。对于未来,她有无穷的想象。
而父亲张剑平则「久经沙场」。他的迷茫多少与女儿有些不同。他的迷茫在于,一个人终于「知天命」,知道自己到底能做成什么事,到达多高的高度。摸到天花板了,再也无法上升,接下来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事业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自己被更年轻、更优秀的人超越是历史的必然。明白了这点,自己也就慢慢改变了做事的方式,转而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去帮助年轻人。他们成功了,自己的成功也就得以延续了。」张剑平说。
张剑平的经历非常丰富:在国企工作了10年,从事电子装备的研制工作;之后,在通信行业的外企任职业经理人,在此期间到中欧读了EMBA。2002年,他和几位伙伴创立了晨讯科技,竞争对手几乎都是爱立信、西门子和诺基亚等国际巨头。他和伙伴们重构了产业价值链,创造了后来被称为「山寨手机」的设计、生产、品牌和渠道销售模式。最终在国内市场成功逆袭,并在和国际厂商的竞争中胜出,还将此模式复制到亚洲、非洲、南美洲市场。
2005年,晨讯科技在香港上市。和家人一起去香港联交所敲钟,是张剑平最快乐的时刻。
之后,张剑平开始做一些产业投资和企业孵化的工作,至今已有6年。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年轻人成功。
对女儿,他愿意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对其寄有厚望。「女儿从去美国读大学,到大学毕业回国进入职场,每个阶段都可以顺利切换。这和她平日积累够深、应变能力够强有关。」
但在张曌亚看来,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切换显然没有那么顺利。「在开始第一份工作之前,自己想法很多,期望太高,反而乱了阵脚。」这种情况直到踏入职场第二年才有所改变,「开始愿意去挑战一些自己毫无经验的工作,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再惧怕自己身上的任何「标签」」。
父亲:张剑平 中欧EMBA2000
易畅投资创始合伙人
女儿:张曌亚 中欧MBA2020
曾任依图科技及汇付天下项目经理
于她而言,和父亲一起,最幸福的日子,莫过于夏日傍晚,一家三口还有两只狗在院子里乘凉。「我很喜欢这种非常放松的感觉。」她说。
她还记得小学时父亲带自己参加中欧家庭日的情形,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因为这种美好回忆,以及对创造未来的热切渴望,她选择追随父亲的足迹,到中欧学习。「十几年过去,我从中欧学生家属变成了中欧学生,缘分啊!」她笑着说。8月,她即将开始中欧MBA课程,对此她满怀期待。
4/ 加油吧,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申奇对自己第一次去海南蜈支洲岛深潜的经历记忆犹新。
「怀着对静谧的海洋的向往,我准备潜水。当我真正换上潜水服,却忽然对眼下深蓝色的海底世界感到恐惧而又陌生……我感觉四肢僵硬,像是要抽筋般疼痛,教练看我状态非常不好,便让我下次再来。」
上岸以后,申奇内心非常后悔和遗憾,感觉自己放弃的不只是一片海洋,还有自己。第二天,她再次换上潜水服,不停地鼓励自己。在教练的带领下,她尝试着放松下来,去感受大海的怀抱与温度。内心的紧张感慢慢舒缓下来,慢慢感受到周围的宁谧与安静,看着海洋生物的游动。
冒出海面,回到岸上,申奇才意识到,自己内心原来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她慢慢回想自己从读书到工作所经历的很多事情,当时无不经历了重重挑战,最终还是做成了。就像报考中欧MBA,她只有两个月时间准备,但凭着坚定信念,她最终还是通过了。这时她才发现,自己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强大。
她知道,这种「直面挑战,超越自己」的精神力量,正是来自父亲申海青。
父亲:申海青 中欧EMBA2002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女儿:申奇 中欧MBA20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工程师
申海青出生于河南一个小山村里的贫寒家庭,内心却一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16岁时考上大学,成为乡里唯一的大学生,然后以连续四年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后顺利进入邮电部直属的设计院工作。「父亲当时的本科专业限制了他在通信行业无法从事技术工作,但他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利用现有平台,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并提升自己,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走向更好的平台。」提及父亲的经历,申奇充满骄傲。
父亲申海青喜欢海涅的几句诗:「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正是因为这种不懈努力和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他最终到中欧就读EMBA。他还记得「非典时期」老师戴着口罩给全班同学上课的情形,也还记得老师们的授课内容甚至每一个分析模型。
申奇也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在郑州工作时考入中欧EMBA北京班时的情形,「当时父亲每个月要去北京连上4天的课,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工作的影响,他从郑州往返北京都是乘坐夜晚的火车。他每次上完课回来,虽有些疲惫,却流露出收获新知识后的充实、喜悦与平静」。
父亲流露出的充实、喜悦与平静,和申奇在海底克服内心恐惧之后感受到的舒缓、宁谧与安静,非常相似。某种信念和力量,就这样在两代人的静水深流之中延绵不息。
以上4对父子/父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坚强却不失温柔,让人敬畏却不疏离的父亲。那些强大而又温情的父爱力量,是子女成长最好的陪伴。因为他们的爱与支持,子女才得以看到更辽阔的世界。
祝愿天下所有父亲节日快乐!
编辑:岳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