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在4家500强外企做HR高管,她说,真正的HR绝不是杜拉拉
HR必须成为一个好的矛盾疏导者,这对从业者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以及情商、领导力、影响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 中欧EMBA2007级校友吴静
吴静
中欧EMBA2007级校友
液化空气(中国)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
虽然世人对成功有不同的标准,但仅从职业生涯来看,担任法国液空集团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的吴静,无疑是成功的。
过去的18年里,她先后在贺利氏、西门子、固特异和法液空4家500强外企做HR工作,职位从最初的经理一路晋升为现在的副总裁。
然而吴静本人并不以成功与否来评判自己,对她来说,在人力资源行业这些年的耕耘是“令自己满意的”。
“每一家公司都为我带来了很大的价值,我也做出了超出公司期望的业绩,至今我仍然感激这些公司,并和以前的领导同事们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HR不是杜拉拉
提到HR,很多人会以为就是筛筛简历、发发工资,在吴静看来,这只是HR最表面的工作。
“不懂人力资源的人会觉得HR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工作,实际上并不是,HR必须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矛盾疏导者,这对从业者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以及情商、领导力、影响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吴静解释道。
她举例说,当企业面临转型或变革而必须大量裁员时,HR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帮助企业做好裁员,又不能得罪员工,既不能损害员工的合法利益,又不让公司受制于某些员工的不合理诉求,这非常考验HR的基本功力。
虽然裁员比较“闹心”,但却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组织变革,吴静说。
比如,要把一条业务线独立出来,到底设立几个部门,是复制一个事业部还是直接垂直做下去,里面涉及到的利益冲突都很难解决,不仅要涉及到人员的变化,还要有流程的变化。
曾经有一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了主人公如何从一名基层员工蜕变为HR总监的故事,里面的职场冲突常被认为是外企HR工作的写照。但是吴静看来,电视剧情与真实工作相比都太过小儿科了。
“什么发张照片就辞职、就裁员了,我们的工作可比这个难多了。”
她回忆称,曾经企业因为并购的原因需要关闭一些国内的工厂,导致工人的不理解和不满,甚至开始滋生民族主义情绪,她只能连续多天谈判到深夜,直到对方同意为止。
“要处理的危机可多了,”吴静说,“所以说HR必须是个好的矛盾疏导者。”
成人达己 学会赋能
十几年来,吴静培养出的人才不计其数,单从她手下成长起来的人力资源总监就已有十几人,目前分布在各行各业。
“我的业务目标和使命,就是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业务总监,”吴静说。
她称自己的个人风格是“成人达己”,管理风格与之有很大关系。与传统的管控式和指导式不同,吴静更倾向赋能团队、激活团队,这是她眼中自己的一大优势。
“有些企业喜欢打鸡血,但是鸡血不能一天24小时打,有时候需要往前冲,有时候需要静下心来反思,走到经理人的心里去,从内心去驱动他。除了外在的工资、股票和期权,内在的自我成就感同样重要,要让他能够自我觉察、自我教练,即使成长的过程很痛苦也会甘之如饴,”她解释道。
吴静到法液空任职后,将“教练”的概念引入公司并落地,三年的时间里,培养了200多位中高级管理员掌握赋能的技巧。
“这是我非常引以为傲的事情。”她说。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力资源的本职工作就是要去成就他人,但是在吴静看来,她并不是单纯的喜欢帮助别人,这种想法更多地来自内心的一点“小情怀”,那就是通过培养人才和治理企业,从而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
坚持学习 感恩中欧
她的这点小情怀源自在中欧的学习。2007年,吴静来到中欧就读EMBA课程,重塑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专业领域的认知深度。
“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的知识结构趋于完善,拓展了我的视野,为我后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吴静说。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她补充道,“中欧重塑了我的人生和人生观。”
“坦白地讲,作为一名女性,我原来对自己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也没有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但是来到中欧之后,认识了那么多优秀的人,内心的火焰燃烧起来,突然觉得,自己一定不能做井底之蛙,于是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从中欧毕业后,吴静心里默默地有了一个愿望,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不敢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通过治理企业、培养人才,还是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的,她说,“真的,中欧让我有了这么一种情怀。”
当然,情怀是重要的,但是要取得今日的成就,吴静坚持学习的习惯也功不可没。
“勤奋可以说是我身上一个明显的标签,我愿意付出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比如别人在追剧的时候,我可能在学习、加班或者跟高手过招等等,”她坦言。
此外,吴静强调自己一直从业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直接遵循人力的思维,这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另一个优势。“经常有人会说我不像一个传统的HR,但我觉得如果心中有一个传统HR的形象,那么就离成功的HR还有很远。”
她坦承机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同样重要。“我正好赶上了外企在中国的黄金发展时期,这个机遇也是不可或缺的。”
外企是中年人
民企是青年人
是否会考虑去民企,这是她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吴静并不会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她强调,无论去哪家企业,机遇都是很重要的,进入企业的时机也很重要,一定要和创始人的价值观相契合,另外,自己的经验一定要能够帮到这个组织,这样对双方才是有价值的。
谈到外企和民企的优劣时,吴静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外企像一个中年人,民企则像一个青年人。”
她说,外企之所以在中国繁荣了二三十年,就是因为它们在进驻中国之前就已经是成功的企业。外企成熟的流程、体系和经营理念,以及它们平等、透明、法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现在仍然值得很多企业去学习,这是外企本身的优势所在。
民企的发展阶段不同,现阶段的民企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BAT这种体量大的公司,它们的流程体系和文化已经相对完善,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和外企相比,这类企业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加突出,在人员管理方面和外企相似;
- 另一类就是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的体系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的梳理还在路上,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
吴静觉得,整体来说,民营企业正在从人治走向法治,充满活力,未来的二三十年是属于中国民企的时代。
保持乐观心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生活中的吴静充满了正能量。她两个P来形容自己,一个是Passionate(激情),一个是Positive(积极)。
“心态很重要,做人力资源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有时还需要面对各种误解,一定要能够自己去化解这些问题。”她说。
“真正的人力资源工作远远比电视剧里演的更复杂、更棘手,尤其如果处在一个较大的平台,”吴静感慨道,“因为我心态好,所以也不觉得遇到过多大的挫折。”
对于身处高位的管理者来说,精力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吴静而言,每天工作12小时几乎是她的常态。
她坦承,职场拼到最后拼的都是体力。“越到最后,高手的能力其实都旗鼓相当,就看谁的精力更旺盛了。”
她说自己做事情很专注,不会三心二意,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心流。休息的时候,她喜欢自己单独待在一个地方听音乐、看书或者发发呆,这样能量修复得比较快。另外,和朋友聊天、交流想法,或者做瑜伽,不断地切换场景,对她而言,同样是很重要的修复方法。
尽管如此,吴静并不提倡每个人刻意去改变自己的精力状态,“像我属于喜欢工作的人,也能从中汲取很多能量,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如此,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适合自己的,就是成功的。”
Q:针对90后职场年轻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应作出怎样的改变?
A:我们公司最近正好做了员工价值取向的调研,发现90后员工有三个比较大的特点:一是想法多、有野心;二是喜欢亲和力强的领导,能听懂他们的语言,和他们沟通起来没有障碍;三是不喜欢太稳定的工作环境。
针对这三点,我的建议是,首先从工作设计上增加一些变化,让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更丰富,避免产生枯燥感;其次,加强双向沟通,让年轻人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加强不同层级多元化的管理和融合;最后,由于他们的职业规划比以前快,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因岗招人转变为因人设岗,并且鼓励内部换岗。
Q:HR高管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
A:我认为,不论企业管理者还是HR管理者应该具备两种思维。第一是组织思维。在考虑问题和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这件事情对组织要么长期有利,要么短期有利。今天招来的员工也许只有七八十分,但是他可能就是明日之星。有的决定在当时看不是完美的,但是从企业的角度看,要学会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取得平衡。
第二是要对人性有很深的洞察力。员工需要什么,哪些东西可以激发他的潜力,他有什么优势和盲点,如何去帮助他,都要有所了解。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对组织有宏观的把握和洞察,有共情和辅导他人的能力。
Q:未来的人力资源行业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A: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变,新技术不断涌现,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跟上行业的步伐,例如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9年中国大陆机器人销量将达16万台,人工智能投资顾问登上舞台等等,组织只有不断启动变革才能长存,合伙计划、伙伴计划、组织平台化、小微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开始从雇佣变为合伙。
人力资源管理演变成人力资本运营,传统的雇佣关系将在多种新商业模式下逐渐瓦解,个人不再长期甚至终身受雇于一家公司,企业对于员工的重点也将从激励变成激发。
所以,在未来,自以为全能的管理者将越来越不受欢迎,企业家、领导者会尝试更加多元的组织形态,让小公司变活,让大公司变小,建立扁平化小团队组织;对一线和员工充分信任并承担责任,打造共享机制。
在这样的演变过程中,HR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吸引到没有主动跳槽意愿的优秀人才,建立支持变革和创新的组织形态,塑造清晰的雇主品牌,打造最合适的员工价值主张和员工体验,最终助力达成更好的企业经营效果,增加社会财富,同时激发更多的优秀个体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因此,未来的五到十年,将是职场人士新一轮转型升级的过程。
静处体悟,事上磨炼,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文 | 张响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unsplash、stocksnap.io,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