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视野里审视美国——FMBA2013级“走进美国”交流会
图文/梁剑锋(FMBA2013)
美国,是一个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而它在世界金融领域里已是必然的霸主,世界经济与之息息相关。作为FMBA的学生,去看待我们所处的行业、市场和将来,必然要考虑美国作为经济体和政体所带来的影响。幸运的是,我们中欧FMBA2013级中既有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并在华盛顿智库工作过的陈蓁蓁同学,也有前外交官李骏同学,还有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唐启波同学,于是,4月12日晚,一场关于美国话题的盛筵呈现在了FMBA同学面前。
K街是什么?文官政府和行政长官负责制下的人员如何流动?如何去影响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国会?2013级2班的陈蓁蓁同学抛出三个问题开始了自己的分享。她说,华盛顿的运作机制与中国政府的运作机制大有不同,邦权有所止,州权有所止 ,行政首长——总统是4年任期,不超过8年。那么如何让美国的精英政治在这样的轮回中产生效果呢?通过一幅幅旋转门的卡通图,华盛顿上上下下的忙碌就这样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其中K街就是一个私有企业与行政机构沟通、影响立法机构的平台。K街上的律所和PR公司类似中国历史上的说客,在美国宪法规定的自由下影响着国会的决定。
蓁蓁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电影展示着K街活动的细节,又精准地点出K街游说的重点不是金钱收买,而是将代表客户的观点系统有效地阐述给华盛顿的对象。K街是利益集团(非贬义)体现他们的社会角色,并在国家运营的过程中宣扬观点的平台。 蓁蓁曾在华盛顿CSIS(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任职,并曾与美国驻某南亚国家大使德里克•米歇尔(Derek Mitchell)有过一定的交集,她通过案例详细解说了智库的精英们在美国外交中的渗透效应。最后,她还比较了两岸在华府外交上的不同偏重,并就中国崛起之后,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管理与华府沟通的策略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说到外交,就必须要请出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外交部、曾经的资深外交官李骏同学了。“外交博弈的结果不是从谈判桌上谈出来的!”拥有多年外派经验的李骏直接高屋建瓴地揭开了多边外交的面纱。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风格?他们何时使用否决权?不同国际形势下各主要大国外交的不同表现风格会如何?都被李骏风趣地一一道出。随后,李骏又将话题拉回到中美关系上。从建国后中美的互不来往,到尼克松访华,再到中美建交;从80年代中美关系的蜜月期,到90年代的波折不断,再到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李骏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种种“爱恨情仇”。
最后登台分享的是唐启波同学,他3岁移民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系,回国后选择了中欧这所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商学院。他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家介绍了美国的教育体系。作为哈佛大学在大陆招生的面试官,他同时也介绍了美国名校对新生择取的考量, 并给大家建议了孩子们技能、视野和价值观培养的要点和时间安排。
交流会结束了,留给我们的却是更多的思考。我们总说政治影响经济,到底如何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同学们的分享与交流给置身金融改革大潮中的我们开启了不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