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群首届中欧FMBA校友,将一个毕业课题,做成了每天服务超过1800万人次的项目。这是他们的故事与感悟……

“滴!收钱吧到账XX元……”

是不是对这段提示音感到很耳熟?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聚合支付服务商之一,收钱吧已覆盖全国500多个城市,服务商户超过150万家,每天服务超过1800万人次,累计服务超过45亿人次。

收钱吧项目的背后,是一群中欧FMBA校友的身影。而项目的缘起,还要从一份毕业课题说起……

从毕业课题中找到创业灵感

2012年,中欧首届FMBA课程开班,陈灏是学生之一。

当时,他还是拉卡拉的联合创始人,主要负责公司线下支付事业部的工作。而在此之前,他曾在中国银联工作了五年。

拉卡拉的一位联合创始人是中欧FMBA课程主任赵欣舸教授的同班同学,他推荐陈灏到中欧就读FMBA课程。陈灏本人也一直有“中欧情结”,渴望到中欧学习,最终如愿到中欧就读FMBA。

“在中欧学习期间,收获非常大。一方面,认识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同学。另一方面,学到了很多管理、金融领域相关的知识,为后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谈及在中欧的收获,陈灏如是说。

FMBA课程要求同学们组成小组,以实际商业问题为研究对象来写毕业论文。陈灏和包括陆斯惟、陈登访在内的另外5位同学是一组。陆斯惟供职于一家私募机构,而陈登访是一位“纯平”人,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国平安集团工作,负责运营管理相关的事务。

 

从左往右:陈登访、陈灏、陆斯惟

 

当时恰好拉卡拉做了一款平板形态的POS设备,小组成员决定以这款设备线下推广时如何定价作为研究课题,到拉卡拉进行了参访,也对线下商家进行了调查。在此过程中,组员们开始对线下商家服务产生兴趣。

最终,在中欧经济学教授朱天的指导下,他们的研究获得了教授们的一致认可,被评为当年的优秀毕业课题。

在不断进行调查和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对线下商家慢慢产生了两个洞察:第一,中国的互联网在C端已经完成了深度渗透,但在B端的渗透度还很有限;第二,中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越来越贵,商户如果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毛利将越来越小。

能不能使用技术手段,帮助线下小微商家控制成本,实现增长?陈灏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将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小组成员,当时陆斯惟已经有创业的打算,陈登访则对线下商家服务的前景看好,三个人一拍即合,和另外两位来自硅谷的成员一起,一起创立了上海喔噻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喔噻科技)。陈灏任CEO,陆斯惟主管财务,陈登访主管运营。

数次迭代,收钱吧破土而出

一开始,团队想的是给商家提供一个智能POS机,从而给商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讨论很久之后,团队发现这个想法存在一个漏洞:真正创造价值的并不是硬件,而是硬件里面的应用!

“就像iPhone手机,真正创造价值的并不是它的硬件,而是上面的App。”公司COO陈登访说,“如果智能POS机上面没有能给商户提供价值的应用,那商户凭什么花钱来买一款华而不实的东西?”

所以,团队决定从智能POS机转到SaaS软件开发。一开始,团队打算做一款通用性的SaaS软件,最好是大部分商户都能用。但是,要通用就必须做得简单,做得简单就只能满足很窄的需求,只能满足很窄的需求对商户来说价值就太低。所以,做通用型SaaS的路并不通,只能从垂直领域切入。

餐饮、汽车和美容业是三个市场规模非常大的线下垂直领域。经过综合考虑,团队决定做和美容业相关的SaaS。究其原因,一是美容业大多采取会员制,黏性比较强;二是当时美容业的技术渗透度很低,使用的软件很旧。

在做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慢慢发现,美容业是一个大品类,细分下来,不管是美甲、美发、Spa,每个行业都不一样。如果坚持做下去,只会越做越窄,离“用技术手段帮助商户发展”这一创业初心只会越来越远。所以整个团队都很焦虑。

这时,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2014年双十二,支付宝做了一个线下扫码活动,引爆了移动支付的潮流。凭借着在支付行业浸淫多年积累的经验,陈灏意识到,这将带来全新的模式和机会。于是,2015年2月,聚合支付产品——收钱吧正式面世。收钱吧的产品负责人是童麒,加入喔噻科技前,他曾在支付宝做产品经理,是中欧FMBA2013级校友。

收钱吧主要是帮助商家一站式接入不同的移动支付产品。不管消费者使用微信、支付宝还是其他移动支付方式,只需扫描收钱吧的聚合收款码,或由收钱吧收款设备扫码即可,商家再从收钱吧提现。这样商家就不必分开记账,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进行地推时,收钱吧遇到了不少困难。陈灏说:“今天看起来不可思议,但4年前商家并不怎么认可移动支付。他们认为自己这么多年收现金从来没遇到什么问题,干嘛要接受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

即便如此,团队发现,一位地推人员一个月可推广50至100个小微商家,推广效率远远高于POS机。最终陈灏得出结论:收钱吧是有前景的。于是,公司将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收钱吧项目。

在风口之上,做正确的事情

2015年年中,收钱吧在移动支付领域开始了快速布局。面世短短半年时间,就覆盖了几乎所有经济发达地区。仅用1年左右时间,团队就从100多人快速扩张到1000多人。

团队之所以敢于全部投注在收钱吧项目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移动支付是一个风口,而这种风口可遇不可求。“支付方式要想转变其实很难,在中国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从现金往银行卡的转变,另一次是从现金、银行卡往移动支付的转变。”陈灏说。他是少数见证并亲历了两次支付方式转变的人。在拉卡拉,他见证了第一次转变;在喔噻科技,他见证了第二次转变。

他相信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会出现新的、能带来全局性改变的支付方式。所以,将所有资源投入到收钱吧项目无疑是正确的事情。

当时,在聚合支付领域还有很多实力非常强的玩家。但是,在2015至2016年,做移动支付并不挣钱。“那段时期,很多实力比我们强的企业都刹车或者转向了。收钱吧则毫不动摇,专注于聚合支付。等到2017年形势好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全面铺开了。”陈登访说。

很多公司在急速扩张的过程中,会出现运营管理跟不上、服务质量下降和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风险,但收钱吧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还是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在陆斯惟看来,这和创始人团队经验丰富,拥有扎实的管理能力有关。因为在管理方面高标准严要求,所以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没有失控。

当然,公司之所以能快速扩张,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陈灏表示,初始团队用15分钟做了一个PPT,最终就顺利融资3000万元。“这反映了投资人对创始团队的认可,也说明了投资人对收钱吧前景的看好。”

 

 
不断创新:下半场的立足根本

不过,陈灏认为,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的下半场已经到来,以往那种快速扩张、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了。他说:“上半场,聚合支付服务商主要是拼速度,但到了下半场,拼的是心智和认知,考验服务商不断创新,将产品做强、将品牌做大的能力。”

收钱吧一直投入大量资源,做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方面的工作。其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商用聚合支付收款码,给商户和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在此之前,如果消费者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商户需用扫码枪对准消费者手机屏幕扫码收款,操作很不方便。而聚合支付收款码推出后,消费者只需要自己扫码支付就行了。

这样存在一个问题:商户并不知道用户是否已经支付了。所以,必须随时检查到账情况。有鉴于此,收钱吧向商户实时语音播报收款结果,是业界首家提供这种交互体验的公司。

据童麒介绍,为提高支付体验,团队曾用半年时间,将支付页面在弱网络环境下的响应速度提高了200-300毫秒。“看起来好像时间很短,但在支付场景中,商户对即时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不断创新,用技术的力量帮助线下中小微商家获得更成熟的经营能力,是比支付更重要的东西,也是我们下半场的立足根本。”陈灏说。

创业是一场对心智的磨练

“创业维艰,还是非常磨练心智的。”回顾和中欧FMBA校友一起创业这5年,陈灏感触颇深。因为作为创业者,一切从零开始,什么都必须亲力亲为。

对此,陆斯惟深有体会。加入喔噻科技的时候,他并没有任何技术背景,做的是和私募相关的工作。但在喔噻科技,他跑销售,做地推,运营公司公众号,最后参与做收钱吧。“很多人觉得,我是财务背景,学不了技术。但几年下来,什么都做,学到了很多东西。”

当然,有收获,也有痛苦时刻。地推被商户拒绝之类问题倒是其次,最令团队痛苦的,是内部意见分歧。陈灏说:“遇到问题,我们解决问题就行了。但遇到分歧,往往很难处理。”陆斯惟表示,印象中,初创团队几个人吵架激烈到摔门而出的时候都有。所幸的是,最后大家还是一条心,因为知道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随着相互了解加深,现在团队也越发默契了。

 

 

陈灏很看重团队成员之间的这种默契和信赖。实际上,每次面试新人时,他都会问三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你是否愿意和现在的团队成员共事?他认为,只有从心底里接纳团队成员,才可能培养起真正的默契。

而另外两个问题是:你的家人支持你吗?你是否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样问的原因,陈灏表示,是因为如果失去了家人的支持,一个人做什么都将寸步难行;只有深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正确性,一个人才会投入所有的热忱与激情。

关于收钱吧的未来,陈灏透露,希望它能在资本市场上市,为此公司从2017年便成立了独立的内控部门。“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期望过高。慢慢来,还是有机会实现的。”他说。

 

作者 岳顶军

照片 校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