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F17抗疫公益小组的新年:

1/23——除夕前一天,F17的宋沛锦从朋友救苦救难武汉微信群里获得求助信息。

1/27——年初三,宋沛锦在年级群发起寻找物资的倡议,支援武汉。

1/28——年初四,F17的周旦协助对接海外采购口罩。

1/30——年初六, F17抗疫公益小组紧急成立(宋沛锦、周旦、唐邂莲、束宇、谢珺),与FMBA2017级学生会联动发起班费捐赠,代疫情严重地区医院采购防护物资。

1/31——年初七,F17抗疫公益小组下订单,落实捐赠医院。

2月——在之后的20多天里,物资采购、运输和清关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小组成员做了大量的沟通与协调,2月22日最后一批将物资安全送到捐赠医院。

今年春节爆发于武汉的新冠肺炎让人猝不及防。中欧FMBA2017级快速响应,集中资源,一同抗疫。F17将本届剩余班费34,045元全部捐出用于采购物资。截至到2月22日,F17共向灾区医院直接捐赠防护面罩1000个,护目镜300个,共1,300个。涉及4个省份14家医院,其中武汉1家,湖北非武汉9家,河南2家,安徽1家,湖南1家。所有医院均已确认收货,出具捐赠证明。

 

从一个人的想法,到一群人的有组织推动,再到动员整个年级集体捐赠。“曾经在壹柒,永远在一起”,此次的抗疫公益行动也是对F17毕业誓言最好的体现。

 

 

1/ 每一件有意义的事儿,结果看似闪耀,

但过程充满了无尽的未知和曲折

 

 

 

宋沛锦,FMBA2017级

普兰金服副总裁

F17抗疫物资捐助行动倡议者

F17抗疫公益小组成员,整合各方资源

 

1月23日一大早,一个多年的挚友突然在微信里向我开炮,说他看走了眼,原来我是个麻木无情的人。

 

我被他说得一头雾水,仔细一问才知道,昨天他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大声疾呼:大家赶紧行动起来支援武汉!没有得到我的回应。

 

说实话,当时我对疫情的严重性还懵懵懂懂的,根本想不到去支援武汉。

 

但是,随后的两天里,疫情的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那位挚友的疾呼及迅速的行动也真正感染了我,我第一时间找到了年级学生会主席束宇,他当即说“咱们正想到一块去了,咱要迅速行动起来,我立马通知所有同学,发动一切力量找紧缺物资。”

 

倡议在F17官方大群里一通知,整个年级都被调动起来了。束宇、谢珺、唐邂莲、周旦和我马上成立了F17抗疫公益小组,上天入地寻找各类口罩、酒精、防护服、护目镜等资源,很多F17同学也提供了各种信息。

 

说实话,找物资的过程颇为曲折。

 

记得在初四那天,周旦找到了一批远在哈萨克斯坦的30000只N95口罩,但是供货商要求整批销售,总金额数十万,当晚就打款。单凭我们根本无力采购,但是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宝贵的货源。这时候,我们从一位热心的中欧MBA校友Amy那里打听到,一位中欧AMP的校友所在的公司正在大力寻找物资渠道,资金充裕。

 

就这样,当天凌晨一点多,在中欧校友大力协作下,这批物资最终敲定,第二天准备起运回国。然而,这个曲折的经历才刚刚开始。周旦协调物资供应方、采购方和物流方,不是清关出了问题,就是横空出世许多手续,临到上飞机时又出现航班管制,最终口罩回到国内足足用了差不多半个月。

 

期间,除了直接购买捐赠的物资外,我们还联络协助捐赠了30吨84消毒液,送到了疫情比较严重的湖北孝感、黄冈及河南信阳地区,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儿。

 

一位山东的卡车司机自告奋勇要去送货,为了赶时间,晚上10点出发,一夜不停车,长途800公里,第二天一早便将物资送到了前方。同时,在等待各个医院来领取消毒液时,负责驾驶叉车的一位司机一个人在高速服务区的寒风里连续作业10个小时,全程只吃了一桶泡面。后来才知道,他是退伍老兵,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2004年参加过抗洪,当他知道要运送救援物资时,二话没说就报名参加了。而那一天,是正月十五,晚上九点,所有的货物才全部分配装运结束。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F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在做这件事儿。好多天,一早醒来,会发现微信群里彼此说完“早点睡,晚安”后,总有人凌晨一、二点又开始加班,或是在整理采购合同,或是在找物资渠道。

 

每一件有意义的事儿,结果看似闪耀,但过程充满了无尽的未知和曲折。而能够真正打败这些的,唯有相互信任、倾心投入。

 

这将近一个月的共同战斗中,我为拥有这样一群靠谱的同学而发自内心感到骄傲。

 

2/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家

一句俄语都不懂,派人蹲守彪悍的战斗民族厂长

 

 

周旦,FMBA2017级

浙江德普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开发总监

F17抗疫公益小组成员,物资协调

 

2020春节,我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就是从彪悍的哈萨克斯坦国家采购防疫物资。

 

春节前,和社会普遍认知一样,我对于武汉冠状病毒没有过多的重视,只是凭着感觉和经验,在药房买了20只口罩作为备用。没想着,这是最近两个月里最后一次在药房买到的口罩,从今年除夕起,口罩竟变成了稀缺物资。

 

年前预定的春节游玩在年初一戛然而止,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家窝到正月初三,在回看课程书籍同时,也在关注事态的发展。随着班级同学的发出的寻找物资的求助不断增多,我渐渐感觉到疫情的严重性。

 

因为有些海外朋友愿意提供渠道和资源,我尝试提供一些对接与协助。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哈萨克斯坦协助慈善组织,向它们购买30000只FFP2口罩。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家,一句俄文都不懂,时区也没印象。1月29日半夜,我得到了采购方的确认;10月30日清早,我派人去蹲守厂长,彪悍的战斗民族厂长要求现金交易,虽然超出了国际贸易的范畴,但能在这个时间点提供符合欧盟标准的口罩实属难得。

 

  

 

之后的20天,我的角色从原本的协助帮忙变成了深入的协调。海外物资的采购涉及到货物品质,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内清关运输等几个核心问题,本来觉着顶着慈善的帽子能顺利推进,结果是一样不能少。

 

货物品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地区标准,欧盟标准……虽然自己是从事医学工作的,但是经历过这一切后才知道,一个小小的口罩,背后的生产要求和标准如此复杂。民用或者医用,一次性医用标准或者N95标准,每个不同的类型都对应不同的标准。目前在标准方面,中国标准、欧盟标准以及美国标准,有着三足鼎立的状态。

 

哈萨克斯坦的产品遵循的是欧盟标准,采购前的准备工作就是理清产品体系和标准,根据需要去匹配,所幸这次找的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卫生部旗下的口罩工厂,标准和证书认证非常齐全,哈萨克斯坦捐赠中国的口罩资源也是由该工厂生产的,因此,在物资采购阶段没出什么问题,从第一天沟通到第二天付款提货,顺利完结。

 

本以为采购核心工作完成,后续无非是运回国内,凭着中哈的口岸关系,应该是没啥问题,我们也顺利预定了南航的货仓准备起运回国内。但是,最简单的事情,却往往会发生最意想不到的情况。

 

交通运输反而成为了本次海外采购的最大屏障。就在国内封城封交通的同时,国外也开始封通往中国的交通。很不幸,我们预定的航班被政府取消了,所有的物资无法通过航运运出。

 

直飞不行,那就想办法转运。我们先尝试从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中转回国内的方案,俄罗斯虽然也取消了所有的航班,只是考虑中俄双方的关系,只保留了俄罗斯航空的班次,但是僧多粥少,大量物资排队中,等待时间不确定,只得放弃。最后因为地缘关系,想办法从陆路转运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后转运到武汉,在联系好运输公司和当地的所有的资源后,又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口岸关闭,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始禁止医疗物资出口。

 

最后一扇门被关闭了。

 

不得不说,行善者多福。就在大家做好最坏打算时,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几家大型国企都有大量物资滞留,包括中石油、建行等机构,我们赶紧抱大腿,最后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统一安排了包机把大家的物资顺利运抵国内,虽然中间也有很多的小插曲,但是总体顺利。2月中旬,这批口罩终于抵达北京机场,为此次的慈善海外采购画上了圆满句号。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二线工作人员,全方位地参与了一次慈善行动,不仅让我对疫情有了切身体会,更对慈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深深感知做慈善不是仅凭匹夫之力就能完成的,慈善是需要专业导向的。看着简单的慈善行动,背后是事无巨细的海量工作,每一批物资的背后,凝聚了很多人的付出和支持,我对于每一笔海外的捐赠物资都心存感激。

 

同时也深深了解了为什么武汉不要资金捐助,而更倾向于物资捐助。因为,从物资采购到送达使用者手里,不会因为疫情的发展博得社会的支持后顺利推进,反而因为疫情的管控,很多平时不会有的问题全都出来了。

 

在本次慈善海外采购中,社交媒体大大增加了沟通的渠道和资源的汇聚。在20天中,因为运输的问题,F17抗疫公益小组先后发了2次微博,并@了很多的大V和权威部门,很欣慰的是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多指导。包括最后协助我们运输的公司新疆中外运,就是通过微博联系到的资源,也非常感谢中外运的管理层不计成本的协助。

 

这一次的慈善行动也让我对于体系标准、国际贸易、慈善采购流程和对接部门有了直观的认识,迅速积累了管控经验。希望未来在参与更多的救助时,能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再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3/ 拉群对接!

这一个月内拉群的数量可能抵得上过去的一年

 

 

唐邂莲,FMBA2017级

F17抗疫公益小组成员,负责医院沟通

 

年初三前,除了自我隔离和互联网渠道捐款以外,我只能干着急。

 

1月27日年初三上午,看到F17同学宋沛锦紧急发布的朋友圈,得知他和朋友发起的爱心团队正在为一线医护筹措物资。我赶紧转发到朋友圈,虽然当下也不知道能够不能帮上忙。正是这个转发,让我有缘亲自参与到这场爱心行动之中。

 

一个朋友马上给我留言,说他正在为武汉的医院协调第一批海外捐赠物资,货已到上海,但过海关需要慈善组织的捐赠证明。好在慈善组织的人我熟,拉群!马上牵线了湖北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争分夺秒让货物快快进关……

 

当晚,我的一位上海医生朋友发出朋友圈,她说湖北某医院物资告急,我赶紧联系她,和她一起把医院的联系人对接给可能有物资的宋沛锦参与的爱心团队,可是医院当下紧缺的是口罩防护服,而爱心团队有手套,物资不匹配,哎!这一次没能帮助她。

 

最无奈的是,面对医院需求和渴望的询问,我们爱心团队手上没有这类物资。

 

1月30日年初六,好消息来了。宋沛锦参与的爱心团队搞到了符合医院需求的紧缺物资——防护面罩和护目镜,之前一直热心抗疫的几个同学立马开了电话会,决定由年级委向同学们提议捐出所有班费购买物资,捐助湖北的医院。

 

同学们投票秒通过后,抗疫小组正式成立,电话会议又确定了捐赠区域的侧重、直接捐赠的方式、明确了小组分工,我主要负责落实医院、其他人有的负责货源、有的负责资金等。

 

当晚9点,我联系了之前的那位医生朋友,(我那位朋友姓冯,在此特别感谢一下她),她是湖北某医学院毕业,因此她的同学都在湖北各大医院,通过她可以直接确认需求,保证联系人靠谱,提高联络效率,减少我们的审核成本。

 

那一晚,我和冯医生一起工作到凌晨,拉群确认需求,当晚确定了10家湖北的医院,不是不能继续干下去,而是确实我们手上的货不多了。接下来的两周就是比较常规的协调物资,确认物流和回收相关证明文件,撰写捐赠行动汇报了。

 

最终我们向14家医院捐助了1300个护目镜/面罩,其中武汉1家,湖北非武汉9家,河南2家,安徽1家,湖南1家。

 

  

       

每每听到医生说有同事感染了,或者看到医生在群里问有没有口罩,防护服,无创呼吸机,我会默默流泪,心急如焚。这一个月每天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听到有治疗办法,有疫苗,好开心;一会听到医生说病患很多,缺少物资,很焦虑;一会看到报道医护过世,很伤心;一会听到医生说其他省份的援助队来了他们情况好多了,很欣喜,赶紧转发到同学们群给看看。

 

面对医生的谢谢,我一般语塞不知如何回复,觉得应该是我们去谢谢他们啊!“我们还会继续努力,请各位医护们保护好自己,等待你们平安凯旋。”每当有医生发来感谢,这是我存手机里统一回复,其实我心里想说的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实在对不起”。

 

拉群对接!这一个月内拉群的数量可能抵得上过去的一年。

 

在FMBA17抗疫行动正在进行的同时,得知有海外卖货的对接给爱心企业,拉群对接!得知某个企业CSR对接给基金会协商救灾事宜,拉群对接!得知某个武汉NGO对接给公益保险项目,拉群对接!得知和其他爱心团体分享资源信息,拉群对接!我持续地在拉群,因此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微信,没有微信我们的工作难度要成百上千倍。

 

最后还是要说一些好消息的。从2月中下旬起,从一线医生发来的好信息逐渐增多了,除了他们依旧缺我们民间小团队搞不太到的医用N95口罩、防护服、无创呼吸机这些揪心的物资以外,他们的工作负荷渐渐缓和了。方舱医院里轻症病人和医护戴着我们赠送的防护面具跳起了健身操,外科医生戴我们送防护面具成功给病患做了阑尾炎手术、给产妇接了生。

 

希望我们的爱心能持续地传递出去,也希望更多的爱心大部队、慈善机构、国家队能够持续地,规模化地加入这场战斗,天佑湖北,天佑中华。

 

最后,感谢各位FMBA2017同学们的鼎力支持。疫情尚未结束,支持一线医护,中欧F人持续在行动!

 

F17抗疫公益小组

物资协调:宋沛锦、周旦

医院沟通:唐邂莲、宋沛锦、束宇

校友协调:束宇

财务审查:谢珺

 

文 | 唐邂莲、宋沛锦、束宇、周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