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高薪又高危”的董秘,到底是做什么的?
从来没有经验,如何转型做董秘?

中欧FMBA职话直说活动,特邀FMBA2016级校友,江苏联合水务董秘许行志先生,从金融人和企业董秘的双重视角,分享他的转型之路与行业观察。

“”

许行志

中欧FMBA2016级

江苏联合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部总经理

许行志先生硕士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之后加入上海证券从事金融分析,四年后进入海通证券负责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与承销。2016年加入招商证券投行部,主要负责企业IPO及上市公司重组并购。拥有近10年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后,2019年底进入江苏联合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董秘,您了解多少?

每一个想做董秘的人都会去研究董秘行业的现状,董秘到底是做什么的?

首先董秘是一个岗位,根据Wind数据显示,上交所和深交所一共是5005家A股上市公司,也就有5005位董秘。而与董事会办公室(即董办)工作相关的从业人员,一共是12万人。与其他行业相比,董办的从业人数是比较少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再从增量来看,2020年至2022年期间平均每年上交所和深交所新增约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带来的新增岗位机会每年总共也就四五百个,所以董秘这个岗位是非常稀缺的。

这是董秘的第一个重要特性——稀缺性。稀缺性的第二层还在于很多有资源、懂行业的优秀董秘反而离开了上市公司,利用自己资源和行业上的优势,选择去做投资。这些优秀董秘的离开,也给大家留出了更多的机会。

董秘的第二个特性是神秘性。大家觉得董事会办公室很神秘,每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在干嘛,一会儿加班,一会儿出差。这其实是对的,因为董办知道公司最多的秘密,必须保持自己的神秘性,保证内部信息不被泄漏。

未来董秘行业的发展,我认为会有三个趋势:

第一是年轻化。从新财富针对董秘行业的年度研究报告来看,截至去年年底,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加起来一共5065位董秘,平均年龄44.8岁,目前这个年龄还是偏大的,这其实对大家来讲是一个机会。从年龄结构上来看,80后有2091位,占比最高,70后有2065位,90后有240位,50后还有19位。未来董秘一定会越来越年轻化,会有更多金融从业者走进企业担任董秘角色。我相信90后会很快赶超上来。  

第二是股权激励。在新财富报告的5065位董秘中,只有827位持有公司股权,占比16.3%。很多人做董秘,除了薪酬,还想要股权。但现状是很多国企或上市公司多年没有资本运作,也缺乏股权激励机制。所以我认为股权激励是董秘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企业需要通过股权激励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

“”

第三是专业化。现在整体来看,真正专业的董秘跟不上IPO数量的发展,还有很多董秘都是由非金融背景的企业老员工或者老板的亲戚来担当。这就是导致企业内部可能没有一位真正懂资本运作的人,这就是很多上市公司一直面临的问题——缺乏优质的综合性金融类人才,所以专业化也是董秘行业所亟需的。

董秘到底是做什么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董秘有两个类型:一是上市前的董秘,一是上市后的董秘。

上市前的董秘工作有几个特性:

第一是配合企业发展节奏,这对契合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个企业从起步开始会经历多轮融资,在IPO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突发情况,比如投资者突然退出,那董秘就要立刻去寻找合适的战投。

第二个核心职责是要解决上市合规问题,即如何满足上市要求。按照证监会的上市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三大中介机构(券商、律师、会计师)会列出整改清单。完成这张清单上的合规问题,就是上市前董秘最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第三,协调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首先需要协调与地方政府或监管机构的关系;其次要协调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券商、律师、会计师、评估公司、财经公关等;此外还要串联自己公司的上上下下,上到董事会,管理层,下到各个子公司,这对董秘来讲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职能。

我们公司是今年3月27日上市的,作为上市后的董秘,我只有三个月的经验,但我总结了现在工作的几点核心:

首先是常规的信息披露、三规运作、投资者关系。其次是相对灵活的职能,比如机构调研、机构路演和反路演、媒体宣传等,这一项很重要,好的董秘能向市场充分、准确、真实地传递上市公司的价值。再就是股权融资、再融资、重组收购与并购,寻找合适的标的,这也是董秘帮助董事长做战略的一部分。最后是与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及时沟通,确保合规运营。

上市后董秘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工作,就是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ESG报告。董秘需要协调好公司各部门去完成报告:板块如何划分,哪些是公司亮点,哪些需要着重写等等,从E、S、G三个方面去展现企业亮点。

“”

两次转型,四大挑战

过去十年我做过两次转型,第一次是2015年我从二级市场的基金研究转到一级市场的债券类业务,以及后续再转到投行IPO和并购业务。这期间我有两个思考:

第一,2015年我报考了中欧,当时我想既然没有好的机会再做转型,就来学校看看有没有其他收获和想法。我们是2016年9月开学,但幸运的是2016年上半年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机会,招商证券的投行IPO团队招人,于是还没开学我就去了那边。这是一个结果,但过程中我其实在之前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在储备IPO项目了。所以我们需要时刻做好准备,把握住下一次机会,这也是我的第二个思考。

第二次转型是2019年,我想离开特别卷的投行。那么董秘是最优的选择吗?我相信很多想转董秘的人都会有一样的困惑:没有做过董秘要如何转型过去?其实不用担忧,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当时在中欧就有一个机缘,联合水务是我们中欧的校友企业,它的三个创始人之一是我们EMBA校友,于是我便加入了这家公司,所以读中欧没有错,中欧无形之中会给你带来一些助力。

回头来看我的职业生涯和转型,我一直觉得只能说相对顺利,不能说非常成功。回顾走过的每一步,任何一个节点都是“如履薄冰”,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转型是对还是错,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尤其第二次转型,当时我已经30多岁,如果转型失败,是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地方从头做起。要放弃现有的一切,选择“再出发”是很痛苦的抉择。但是我坚信:放弃比选择更重要,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可以。

“”

从2019年12月加入联合水务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作为董秘我遇到了很多挑战,也有了一些思考。我总结为八个字:平衡、沟通、风险、专业。

第一,平衡。比如上市合规整改问题,如果能100分全部解决,当然是最完美的,但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去清零。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百分百彻底解决?哪些方面只需基本满足监管要求就可以了?这之间的宏观平衡一定要非常清楚,否则就会浪费太多精力在没有必要的事情上,这是对自己的消耗。

而在微观层面上,心里也得有一杆秤。比如针对一个问题,中介机构会提出120分标准的要求,而老板可能会觉得三四十分就足够了。此时董秘就需要做一个平衡,坚持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在两者预期中取一个平衡点。尤其是在互相不理解的情况下,董秘要做好中间串联的角色。

第二,沟通。联合水务属于传统的水务行业,老板是60后,其他高管基本上70后,我是一个85后,在工作中必然会发生思路上的碰撞,大家的想法和观念不一定能相互认可,你要如何做好沟通?这是对自己沟通能力和情商的挑战。另一个挑战是子公司的配合度,子公司的人员缺乏和上市相关的金融专业知识,加上不同个体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会有差异,所以有时无法按照既定要求提供材料,我当时大部分的工作精力都花在这一块,所以大家如果去相对传统的行业,需要做好这个心理建设。

第三,风险。上市后董秘有几个挑战,首先是风险。网上大家说董秘是“首席背锅侠”,这是一句玩笑,但是也印证了董秘在把握信息披露尺度方面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注册制下董秘的责任越来越大,要把握好尺度: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在哪里说?怎么说?这四个维度很重要。

第四,专业。首先,董秘要做一个好的销售员,让资本市场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运营、战略方向、管理能力等情况,把上市公司市值做好,股价维护好。另外要了解所处的行业,还要熟悉资本市场的融资工具。

 "" ""

如何转型董秘?关注六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大家最核心的困惑:没有经验怎么做董秘?怎么让老板选我做董秘?

首先大家不要怕,当面试的时候老板问你这个问题,你先反过来想两个问题:坐在你对面的董事长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吗?他不是。他知道什么是上市公司合格的董秘吗?他其实也不清楚。所以我们不能顺着这个逻辑说我没有经验,而是要扬长避短:虽然没做过董秘,但我知道董秘要干哪些事;如果我是基金公司出来的,可以帮你融资,可以帮你找战投;虽然没进过投行,但我知道上市会涉及哪些合规问题,要解决哪些问题,后续可以帮助企业做好哪些关系的维护等等。你应该从这些具体的方面去告诉老板,我虽然没有经验,但是我依然可以做好董秘。

很多老板在面试的时候,不太关注专业问题,而是通过跟你的沟通交流去看你的情商、谈吐,反过来决定你到底适不适合这个岗位,虽然专业性是岗位的诉求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大家要挖掘自己的特长,告诉老板我可以在这些特长里面做好。董秘的经验都是自己滚动积累的,没有多少人一开始就知道IPO要做什么,所以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心,相信自己是可以胜任的。

第二个问题,老板选中了我,接下来是不是到我反选的时候了?这一点同样重要。

在选老板的时候,我建议一定要选与自己性格相投的、风格相近的老板。如果很多时候你想做的事老板不理解,你也领会不到老板的点,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多障碍和压力,所以找一个好的老板堪比找对象。

第三个问题,核心能力。董秘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财务、法律、金融、行业背景都很重要,但我并不觉得专业能力是第一的,情商才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第二重要,专业能力我把它放在第三位。因为情商和沟通能力决定了我们思维的顶层设计,如何处理问题,有了思路和方向,找对的人就能做好事情。不要觉得我应该把企业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而是要用好中介机构、券商、律师、会计师等相关方,并且搭建好自己的团队,建立好有效的人脉关系,千万不要单打独斗。

第四个问题,判断赛道。行业选择也非常重要,我之前有两个选择,一是传统行业,就是现在的联合水务,另一个是做创新药,薪酬更高。我当时很纠结,但最终决定去联合水务。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创新药行业我看不懂,不知道未来它能不能起来,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于是我选择了成功率,因为从转型的角度来讲,我的核心追求的是把企业快速成功带上市。但不是说传统行业的成功率一定高,新的行业一定不好,大家在面对选择时候要做好判断。

“”

第五个问题,调整思路。董秘一定要跳出只做董秘的思路,不只是做信息披露、合规管理和投资者关系,我们要把自己向上拎一个层面,从企业顶层战略的角度出发,发挥好自己在金融机构的优势,利用金融的角度、资本的角度,去考虑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和公司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很多问题要想在老板的前面,而不是被动执行,这也会让你在公司里获得更多的信任、更多的资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后就是来中欧读书。我的两次转型和中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次是间接的关系,想来中欧读书的同年进行了第一次转型;第二次是直接的关系,通过中欧的平台认识并加入了校友企业联合水务。

中欧会给大家多一些可能性,我们要在生活上多给自己创造可能性,做时间的朋友,几年后的积累一定会带来成功的转型。另外,来中欧之后我开始跑步,而跑步带给我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超越,这跟做董秘是一样的,我不需要跟别人比,不需要跟行业里面最出色的董秘比,我只要跟昨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