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BA学长请回答:读MBA前要想清楚哪些问题?| F策划
在繁忙的工作中选择非全日制读书,是一个慎重的决定,它不仅要付出近两年的时间,也要花费不菲的学费。然而读书的念头一旦滋生,即使没有当下行动,也会时不时从脑海中冒出,在人生待办事项中若隐若现。如果您还在犹豫是否要读书,这些问题您一定想知道答案:
忙碌的工作中抽身读书,二者可以兼顾吗?
花近60万读一个MBA值得吗?
中欧两年学习之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非金融专业就读FMBA课程吃力吗?
……
中欧FMBA特邀5位学长学姐,他们之中有毕业多年的“技术流”,有仿若双生的两位“投研少年郎”,有GPA3.7以上的“学霸”,也有学习活动两不误的“小桃花”。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拥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在读书过程中拥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01
中欧两年学习之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只有认知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去年刚入学的孟方旻在最初的开学典礼上就见识过中欧教授们的学术水平,在按照课表上完一年的必修课后,孟方旻表示,中欧FMBA的课程对于专业知识上的传授,专业而有深度,教授们在课堂上给出的启发和思路上的扩展,是他目前学习下来最大的收获。
林齐鸣也认为,中欧FMBA的课程能够很好地帮助同学提高自己的认知,并且运用到实际当中,比如大多数学员津津乐道的《孙子兵法》这一门课,在学完后的两年里,林齐鸣和他的同学们聚会时,仍然会提到在这门课上获取的世界和社会认知的思路与方法,也恰好印证了那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在校园治愈焦虑,用更大的底气去面对未知的一切
魏嵬在2016年时参与了一家金融机构的创业,跟着整个团队白手起家,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无论是准入、投资策略、路径选择,发展方向,成本支出等等,一个个问题纷至沓来,导致他在2017年下半年进入了相对而言压力较大的时间段,遑论2018年整体市场的萎靡带来更大的压力和焦虑。
对于魏嵬而言,每次回到中欧FMBA上课时都是一段治愈的过程。他可以在周五晚课结束后,点个外卖解决温饱问题,再在校园里溜达一下,感受着校园里的安静时光,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复习当天的课程,安静又认真的学习环境让他得以忘却所有的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过程,在几天的课程结束后,状态满满地去迎接新一轮的压力,重新出发。

除却安静的校园环境带给他的安宁,在课堂上的重新学习也让魏嵬得以平静下来。焦虑的来源往往来自对陌生事物的不可控和不确定,而在中欧FMBA的课堂上,听着教授讲述着自己在金融行业里擅长的领域,往往会带给魏嵬醍醐灌顶的感受。当真正吸收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时,自然也有更大的底气去面对未知的一切。
林齐鸣同样认为,如今金融从业者们的焦虑来源于目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认为,尽量增加一个正循环的组织,让可能性变成一种更大的确定性,是应对焦虑最好的办法。林齐鸣也认为,自己报考中欧FMBA的决定相当于一次对自己的投资,一次夯实基础和查漏补缺的过程,打通知识体系和学术脉络的任督二脉。读书的正反馈是确定的,但不一定即时,开枪之后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但最重要的是先让改变发生。
3、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
祖大任认为,中欧是一个资源极大丰富的平台型学校,能和如此之多优秀的同学建立深度的连接尤为宝贵。在中欧FMBA读书的两年里,祖大任不仅从教授身上获取专业知识,同时也从周围同学身上学到更多不同的视角,拓宽了视野。对于技术出身的他而言,这些来自同学的见解和视角,帮助他更好地完成了从技术思维到金融思维的转变。
何灵伊同样在中欧收获了她所希望的、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中欧FMBA之后,她开始加入“红枫路体育学院”,也在今年5月与戈17的队友一起代表中欧夺得冠军。在这支戈壁队伍中,何灵伊找到了这样一群可以交心的朋友,这样的情谊,超越了戈壁,超越了跑步,也超越了同学之间基本的友谊,这群“过命”的兄弟姐妹,也是何灵伊认为自己在中欧FMBA最大的收获。

魏嵬则用了“百花齐放”来形容他在中欧FMBA的同学们。他认为,同学们的从业背景和履历不同,形成了在金融这样一个广泛产业链上的一个点,这些不同的背景和履历也让他见识到同学们对同一个问题不同角度的看法,让他进一步对金融行业的不同职能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林齐鸣则认为,很多同学们都有点“不明觉厉”,像魔术师一样,比如课堂上教授顺嘴提到的书籍,或是PPT中出现的书籍,班级群里没过多久就会出现对应的电子版本,很多同学还会自发给这本书做总结和介绍,毫不吝于分享。再比如在模拟商战的课程中,每个同学扮演的角色都犯了错,但在CEO的领导下,他们最终还是完成了逆风翻盘。这位扮演CEO的同学充分发挥了他的角色特性,能够及时综合所有信息并快速做出决策,小组成员们也都非常信任这一决策并坚决执行,最后大家在复盘分享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成长。林齐鸣认为,拥有这样神奇的同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而更幸运的是,在中欧的校园里,从不缺这样的人才。
02
生活和学习该如何平衡?
1、家人是最坚实的后盾
孟方旻在去年年底刚换了工作,转行做了投资,上半年就做了70多次“空中飞人”,对他来说,工作已经相对忙碌,对于学业、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孟方旻在一开始就给自己确定了目标,他会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在中欧FMBA的学业,也提前和家人、老板打好了预防针,获取了家人以及上司的理解和支持,让他得以在这两年里,能够倾斜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在中欧FMBA的学习过程中,孟方旻舍弃了一部分社交类的活动,非课业的时间尽量陪在家人身边,也给足了家里人安全感,能够更安心地做他坚实的后盾。
祖大任则认为,上学和家庭之间就像鱼和熊掌,无法兼得,只能做出取舍。2017年他入学中欧FMBA时,孩子才2岁,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他采取的弥补方式,是通过高质量的陪伴代替陪伴时长上的缺失。在陪伴小朋友的过程中,祖大任会完全扔下手机,专心致志地陪着孩子。同时,祖大任也认为,读书这件事首先需要获得队友的理解与支持,短期家庭时间的缺失,正是为了更长期为家庭做贡献而做的准备和积累。

2、要在生命的长河中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何灵伊则认为,所谓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不仅仅指就读中欧FMBA的这一段时间里的平衡,而是要找到一辈子的平衡所在。在中欧FMBA就读的两年里,何灵伊主动跟老板提出不要升职加薪,而是换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更专注在学校的生活里。何灵伊平均每周要工作80个小时,加入戈赛队伍的她还有每个月300公里的跑量,时间几乎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填得满满当当,在她的观念里,学习和生活会有一定的取舍,但如果明确在当下的时间点需要读书,那就需要集中绝大部分的精力,专注在MBA的学习中,她认为短时间的取舍,收获将会是指数级的增长,在长远来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03
不同的专业背景如何上好中欧FMBA的课?
1、逼自己一把,潜力无限大
祖大任并非金融专业出身,中欧FMBA的课程对他而言有一定的挑战,然而他在进入中欧FMBA之前就对自己的目标有着清晰的认知,他并非来重新学习书本上的金融知识,而是为了拓展自己的思维角度,试着把自己的技术思维转变成金融思维。祖大任把在中欧FMBA的学习比喻成在工作中老板交代的一项陌生领域的任务,总是要逼着自己去完成,上课的内容也好、课后的作业也罢,当碰到自己不会的时候,是需要逼一逼自己,给自己一点压力,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之前不熟悉领域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掌握。
另外,祖大任也强调,MBA的学习,已经不是简单地搞懂某个具体的公式,而应该从更大的范围去定位,学习更系统性的知识,从更大的角度理解原理性的东西,并且学以致用,才是MBA学习的关键所在。

2、如果来寻宝,回去时会带着一堆宝石
何灵伊的本科是数学和经济,又有7年多的管理咨询经验,手握多种证书,学习能力极强的她,拿下中欧FMBA的课程并非难事,但她仍然十分珍惜在中欧两年的上课时光。何灵伊始终记得曾经中欧的学长分享的一句话:如果你是来挑刺的,每节课会抱着一堆刺回去;但如果你是来寻宝的,回去的时候会带着一堆宝石。何灵伊对于中欧FMBA的课程始终抱着一期一会的心情,在上课的时候就放空自己,摒弃其他的一切,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听同学交流。何灵伊认为,能够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专注于此,也是一种自律,拥有这种自律,可以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3、互相抱大腿的“老虎”们
中欧FMBA的同学有许多是强势的“老虎”性格,祖大任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熵增的消耗过程,要破除这种消耗,就需要把自己从封闭系统变为开放系统。在小组中能开放地接纳别人不同的观点,是一个让自己思维系统熵减的过程。祖大任也很乐于打开自己的系统,接收来自诸多优秀同学的信息和能量,让自己不断成长。
何灵伊同样认为,同学之中“老虎”居多并非坏事,大家的目的一致,会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也会激发起自己的上进心,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大腿”的可能。
孟方旻作为GPA高达3.7的“学霸”,自然也会被同学们称为“大腿”,他认为,在不同的课程中,同学的水平不尽相同,也许在A课程里是腿,B课程里就成了需要抱大腿的人,但孟方旻同样认为,抱到大腿并不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作为小组成员,同样需要和组员进行交流和案例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哪怕自己不是这门课的“大腿”,同样能在“抱大腿”的同时对自己有所提升。

4、经验和经历的交流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孟方旻虽然是金融的专业背景,但他认为这一背景在中欧FMBA的学习中并没有成为他的绝对优势,一来本科毕业多年,原本背过的理论知识也都几乎忘诸脑后,二来十几年前学习的量化等内容,相比于当下的新概念而言已然过时。他认为在中欧FMBA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积累的思维方式以及职业经历。在MBA的学习中,“知其所以然”比“知其然”更为重要。在他一年的就读过程中,孟方旻也深刻体会到,除了老师和教授专业的学术分享,同学在实战中的所思所感才是更有价值的,他也一直鼓励自己的同学以及学弟学妹们,要在课堂上积极投入,去听别人说什么,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实战经验和工作经历的碰撞,是在商学院的课堂上最不可或缺,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严格的入学选拔、近两年平均每月两个周末上课、近60万学费,选择就读中欧FMBA,的确是一项慎重的抉择。看过FMBA学长学姐的求学心声,您对于付出那么多读MBA是否值得,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呢?敢想敢干非常重要,很多事情没有想象得那么复杂,去试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