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熬”但不能“躺”的非典型的金融从业者 | F档案
笔者按
第一眼见到Chuck这个名字,就想到了Gossip Girl里那个看似放荡不羁实则深情专一的Chuck Bass,拜读过Chuck先生的公众号后果不其然来源于此。按下未知的情感部分不表,我们今天的主角颜楠,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似乎也和Chuck Bass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他自称的“不务正业”,比如他如今创立起资本合伙人的模式,恰如剧中Chuck的成长线一样,很肆意,也很真实。

颜楠
FMBA2022级
琥珀资本合伙人
01
不甘平凡,享受创业者的身份
颜楠出生于西部的小城,骨子里流着点少数民族奔放自由的血,从小就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该干的不该干的,什么都尝试过,到了大学更是解放天性,和朋友成立了主持人工作室,在校内承接各种晚会主持,在校外还能客串一把婚庆司仪,也算是他和创业的第一次结缘。
毕业后,颜楠也曾按部就班地进入四大做了审计,可那耐不住的性子和审计之类的工作,实在像极了“指腹为婚但毫无感觉的夫妻”,终日与excel打交道,对商业本身的关注也不够。勉强处了三年,颜楠还是和审计离了婚,转头奔向卖方FA的怀抱。在此期间,颜楠累计交割了十几个项目,不曾想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活儿还是让颜楠觉得没什么成就感,又一次转向VC,去自己做判断,做自己相信的项目,说自己相信的话。
在做VC的这段日子里,他遇到过岌岌可危的小公司,也领投过喜茶这类标杆性的企业。也正是在领投喜茶的这段日子里,颜楠结识了喜茶的创始人,一个90后的年轻企业家。颜楠觉得这个小他不过2、3岁的创业者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在他之上,这让颜楠觉得,创业对于人的成长速度远快于在一个平台当螺丝钉,对于财富的积累也显而易见地快于勤勤恳恳地做个打工仔。

几次身份的转换,让颜楠也从中发现了问题——不管是在卖方做FA,还是在买方做VC,大部分还是个任务导向型的工作,他只负责把钱投入某个项目,至于这个项目是好是坏、是成是败,不太会对投资本身属性负责;而背靠美团龙珠这样的大平台,成功投资喜茶的这一结果好像也与他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颜楠很想知道,离开了大平台的扶持,摒弃了大平台带来的资源,他自己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和冲劲,完全靠自己把这件事做下来?
心里有了这么一个问号,颜楠又想着,一眼能够看到五十岁的日子是件挺可怕的事儿,好像还是自己创业更符合他爱折腾的性子,趁着年轻也该多折腾折腾,因此在交割了喜茶项目后,颜楠离开了美团龙珠,和几个朋友一起,在2018年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琥珀资本。
结合了自己在卖方FA和买方VC的经验,颜楠决定开创一种更新的模式,用买方思维加上卖方打法,创造出“资本合伙人”的新模式,以资本合伙人的方式加入一个自己高度认可并相信其未来发展的企业,把自己的钱投进去和企业一起成长,这也意味着琥珀资本和企业项目之间转换成双向选择的模式,只有当被颜楠和他的合伙人们认可,才能继续接下来的合作。因此,琥珀资本每年也就做1-2个项目,但每一个项目,琥珀资本都是投资人,也都是包括融资、收并购、港股、美股IPO财务梳理等一系列资本运作的独家资本合伙人。而且琥珀投下去的绝大部分钱都是自有资金,当真金白银的自有资金砸下去,自己躬身入局成为利益共同者,自然也会更谨慎。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像颜楠这样一无品牌,二无资源,三无资金的“三无”草根而言,创业的门槛还是有点高。生活到底不是小说,不存在白手起家就直接平步青云,创造出一个商业帝国的童话,颜楠的创业之路也充满了荆棘坎坷,也曾有过投资失败直接亏损半年收入的至暗时刻,能扛过那段日子,顺利地走过第一个五年,也离不开和几位好拍档的默契合作。颜楠和他的合伙人共事过,属于价值观趋同且能力互补的人,一来他们都非常坚信长期价值的力量,所以在创业初期,资金相对紧张的时候,他们能够勒紧裤腰带,忍住不分钱,把钱投进更长期价值的项目上;二来,几人在企业家精神上也有着类似的观点,希望能够凭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地,创造一些价值,而不是背靠大平台做一个“Free Rider”。几个人也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很好地形成了互补,有人乐观,有人保守,有人充满人情味,也有人看似冷冰冰。但几个人多年来的默契让他们能够完全地信任彼此,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把自己的短板交给对方去弥补,几块拼图拼成一个公司完整的组合。
五年来,每周日晚上,几个合伙人都会风雨无阻地开个合伙人会议,基本每次维持在4-5个小时,通过大量时间的磨合,把彼此看问题的方法聊得更透,把友谊的小船打造得更稳,从早期的业务和项目,聊到组织、文化、彼此的成长,甚至是一些对彼此的批评和建议,都在一次次的合伙人会议里潜移默化地化为彼此更深刻的信任和默契。在这份默契和资本合伙人新模式的加持下,琥珀资本目前投资了元气森林、叮咚买菜、逸仙电商、小仙炖燕窝、洪九果业、PMPM等新消费的标杆企业,五年创业累计收获了四个IPO,一个并购退出。
比起之前做打工人时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创业者的身份让颜楠也背负了更多的压力,首先要顾虑公司生存和员工的薪酬问题,还要思考在艰难的外部环境下有没有什么新的出路。如果说之前打卡上班的日子累的是身体,那么创业的这条路更累的就是心理,只是如今的每一个投资都是自己认可且信任的企业,能够看着这些企业在自己的帮助下一步步变得更好,哪怕是累,颜楠也还是享受着“创业者”的身份。

02
好的创业者不仅要躬身入局,也要会“纸上谈兵”
颜楠本科学的是财务管理,在多年工作中也像是一个做一级市场的“斜杠青年”,实践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他也还是觉得,一个好的创业者也得文武双全,既要有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也得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补充。此时此刻,MBA的学习就被提上了日程,之前一直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学习之中,直到感受到市场的变化,知晓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沉淀学习,颜楠在2022年才终于得空开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项目。
颜楠平时的工作地点在北京,因此在院校的选择上,他也考虑过更有地理优势的北京项目,而在对比过两校的校友和同学后,颜楠最终还是认为,中欧FMBA更适合他这样一个在市场化机构的创业者,也认为自己的性子与中欧更对胃口,才舍近求远,最终敲定了远在上海的中欧FMBA。
颜楠选择中欧FMBA的目标很明确:一是管理,二是金融。颜楠和他的合伙人们都只有项目管理经验,面对公司管理的时候心里总有些没底,在员工都是90后甚至95后的情况下,目前都还靠自己的价值观和开放度来管理,长此以往必然不是最优解,还是需要一套核心化的管理体系。因此,颜楠在中欧FMBA的第一个诉求就是:如何科学化地管理好一个公司,科学化地把合伙人精神制度化。
目前颜楠的公司所处的赛道可以算是金融行业里的“犄角旮旯”,视角略显狭隘,他也希望通过中欧FMBA的学习,通过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在中欧FMBA和更多金融从业者的同学们交流过后,颜楠也觉得,既然我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认知,没道理我只能做一级市场而碰不了二级市场,相较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能更快速地验证投资判断究竟是对还是错,因此在过去的一年里,颜楠也开始在自己的公司做二级市场的布局,会分出一部分额度投入从二级市场,去观察整体效果。

在中欧FMBA就读的日子,比颜楠想象中要卷得多。“认真”二字几乎刻在了同学的骨子里,平时聊天的时候也许会说无所谓,洒洒水,真到了作业、考试也还有上课的时候,大家的求学欲望都很强烈,当初会在中欧的诸多项目里选择中欧FMBA,也是因为FMBA的同学基本属于颜楠的同龄人,大家的工作年限和经历都差不多,不会像面对行业大佬时或是企业家、董事长那样感觉有代沟,会被当成晚辈。年龄相仿、背景相似的一群同学在一起,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能够彼此吸收不同行业的观点,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再过十年、十五年,整个中国金融市场上主流的话语权是我们这些人。”颜楠十分自信,也认为今天埋下的一颗小小的种子,一起成长,一起努力,一起进步,过了十年、十五年,他和这群同学之间的情谊也会将他们紧密相连,一起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中流砥柱。

除了拼命的同学,教授的授课认真程度也超乎了颜楠的想象。开学模块的张宇教授,时隔一年都还是给颜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可以为了给同学上好课而备课到凌晨,不仅在整个开学模块全程陪伴,在每个环节的设置和体验感上都能站在同学的角度,思考同学们能学到什么,能感受到什么。而像许斌教授,每次上课的课件都会将数据更新到最新的状态,在课堂上也不会泛泛而谈地说一些假大空的话,每字每句都能够让同学有所启发和收获,这都是颜楠都直接感受到的,来自教授的真心。
要说颜楠就读中欧FMBA的时候算是一个低谷期,外部环境造成市场举步维艰,连带着消费项目也很难做,也许有人会选择躺平,但颜楠觉得,这段日子得“熬”过去,不能“躺”,可能最后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对于颜楠来说,躺平的日子更难受,他还是想在这段低谷期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哪怕到最后未必能交割,未必能赚钱,总也是赚得一份来自客户和同行的认可。他也庆幸,在这个低谷期的时候他给自己找了些能在短期内有所反馈的事——在中欧FMBA读书。这段读书的日子不仅帮他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熬”过去,也给了他一群可以抱团取暖的伙伴,大家一起熬,一起拼的日子,颜楠想想,还是挺有滋有味的。

03
CPA+中欧FMBA=强强联手
也许有不少本科念财务或是金融的同学一毕业就会去考CPA,颜楠倒是觉得不必如此着急,工作个两三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再去考CPA,能够更好地跳出财务看财务,站在业务的视角上去观察财务的重要性,对整个CPA的认知会更全面。书本上的内容靠死记硬背也能啃下来,但只有在工作中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块知识是真的不懂,再学习CPA也好,CFA也罢,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弥补这一方面的知识。
颜楠读过中欧FMBA的财务会计科,也读过CPA,对于两个项目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他是最有发言权的。整体CPA领导力的内容更全面、更有体系化,更从以终为始的角度阐述一个规范状态的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领导力,战略上、业务上、财务上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中欧FMBA和澳洲CPA的联手,在颜楠看来就是一个1+1>2的结合。中欧课程线下基本是国内最前沿的企业案例,CPA则更多理论方面的内容,结合来看就是一个道和术强强联手的状态。
创业的经历让颜楠觉得,通过财务看业务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在没有创业之前,在颜楠工作的视角里,财务就是一些会计科目,一串冷冰冰的数字,这串数字对于公司运营有什么影响,对未来现金流的发展有什么风险,他完全没有感知。而当自己开始创业,有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再加上CPA的学习经验,那一串串数字就仿佛有了具象化,能够看到它的背后所代表的的业务实质,就像是看到了一条通向未来发展的道路,一目了然。
有了“道”的经验,“术”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金融从业者的金融知识、财务知识是看家立命的本事,是基本功,CPA能够很好的把这些基本功做得更扎实。你可以记不清具体的金融公式,但公式和分录背后代表的含义和思维方式,企业运营的维度,资源的分配和风险点的预见,才是中欧FMBA和澳洲CPA联手所能带来的,真正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