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亚继(FMBA2012级)、赵磊(FMBA2012级)
图/胡亚继(FMBA2012级)、赵磊(FMBA2012级)、陈登访(FMBA2012级)

先把时钟拨回到一年前,当收到中欧FMBA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海外修学模块就成了我心中的一大期许:它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它将如何阐释中欧人追求的“中国深度,全球广度”?期待了一年,终于在7月底迎来了伦敦修学之旅,随着为期一周的课程开展,心中的悬念也逐步解开,伦敦修学模块带给我们的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论道伦敦商学院

作为欧洲最顶尖的商学院,同时也是全球最顶尖的10所商学院之一,伦敦商学院有其独到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程设计也非常合理,商学院排出了核心教授,由中而西,由浅及深。

第一天的课程首先由伦敦商学院院长Andrew Likierman教授致欢迎词,紧接着意大利籍女教授Francesca Cornelli以 《同创伟业:中国私募股权与创投业的变迁》作为开篇,从西方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私募与创投市场的过去,直接拷问我们对现在面临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准备。在《深度话题:估值》一课中,英国帅教授Ian Cooper直接用现实案例切入股权估值中的三个重要问题,一下引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现场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在不断的提问与交流中渐入佳境。

接下来两天的课程也都是紧张而充实的。Andrew Scott教授,这位富有监管经验的可爱的苏格兰老头,在讲述《金融危机引发的监管问题》时侃侃而谈,以一个金融危机亲历者的角度,阐述了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不但从国际层面肯定了亚洲的金融监管能力,还预测了亚洲的未来富含着更多的投资机会。年轻的Francisco Gomes教授则从技术的角度,深度介绍了《衍生品和对冲》,让技术派同学一展身手。最后由LBS客座教授Bruce D.Grundy(墨尔本大学)讲授实物期权的两大课程:“经营策略与实物期权”、“乐观主义、悲观主义与实物期权”,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教授以一个新西兰的葡萄园项目为例,系统阐述了在实际经营中期权的作用;并用航运公司的生动案例证明了金融问题最终可能都是期权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可能都是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即将遇到的,因此大家都全神贯注,生怕落掉任何细节。

伦敦商学院并没有意料中世界顶级学府的严肃,而显得简约与轻松,让游学的我们更加自然与自信地融入其中。课程闲暇,或三五成群拍照留念,或三三两两,在英式咖啡和下午茶中交流学习心得。日光和煦,徐徐微风,竟让我在这陌生国度里依稀感受到了那追求了许久的“采菊东篱下”的境界。人生若只如初见,这里让我痴迷。

参访金融城

伦敦金融机构参访也是本次修学模块的重头戏,我们先后参访了渣打银行总部、伦敦交易所、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美林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到中资机构特别是港资公司最近几年对欧洲的投资与并购情况,聆听了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形势分析,并就同学们都比较关心的挂牌上市条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尤其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圈内的同学们和中行的高管们展开了激烈的对答,问者专业,答者精辟,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剑桥文化之旅

感谢学校特别安排了一天的剑桥大学游览。剑桥本身是一个拥有大约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称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80年前徐志摩或许做梦都不曾想到,当他在剑桥的国王学院当了一年的旁听生后,面对剑河景色写下的《再别康桥》完成了日后中国人对剑桥最早的启蒙。剑桥大学是由自由分布在小镇上的三十几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都是一个独立的园区,建成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我们乘上一叶小舟,穿梭在剑河上那一座座充满灵性的桥间,寻找“垂着河畔的金柳”,追逐各个古老学院的印迹。

从剑桥回到伦敦,学校安排了泰晤士河上的晚餐欢送大家。落日夕阳下的泰晤士河很美,为伦敦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这次海外修学,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和体系,清晰了我们FMBA同学们学习和追求的方向。虽然这是中欧FMBA第一次组织海外修学活动,但学校和老师的精心安排还是让大家倍感亲切,在课程、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都为大家做了悉心的安排。课程部主任赵欣舸教授全程陪同,更彰显了学校的重视程度。太多的美好记忆深深的留在脑海中,更多的精彩还会上演。未来,我们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