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MBA 2013级的大家庭中,杨柯是名符其实的“少数派”,因为他是唯一一名来自于金融监管领域的学生。

作为自律监管机构,杨柯所在的上海期货交易所,既是市场的提供者,也是市场的维护者,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好的交易环境,完善和发挥市场环境。这就对走上国际合作部执行总监一职的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中欧,就是来学习

许小年教授说:“中欧的特点就是严谨、认真,国际和国内的结合。如果是怕考试怕读书,就不要到中欧来了。”黄明教授也说:“真的把学习当成回事的话,我觉得中欧是特别合适的。”

学习,是中欧的师长们给予学生的忠告;也是学子们选择中欧的首要因素。杨柯就是这样抱着纯粹的学习心态来到了中欧FMBA。

2014年是杨柯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从行业门外汉到参与建设并推动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工作,杨柯在实践中打下基础,奠定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

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让他深知,自己未来的发展一定与这个行业、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和宏观经济的改革创新,非金融专业出生的他,意识到自己的金融知识需要更新,专业技能需要提升,国际化视野更需要拓展。

接下来的第二个十年,他的目标是继续发展期货市场,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结构,促进上海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了实现第二个十年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应对第二个十年、乃至第三个十年市场与工作中即将面临的更多挑战,杨柯选择了通过两年的集中学习,为自己充电。正如他所说:来中欧,就是来学习;选择中欧,就是选择挑战自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中欧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思路、视角、工具和方法。”杨柯说,“中国的期货行业正朝着更加开放、市场化和公平透明的方向前进。掌握这些思路和方法,结合工作实际为市场的发展和团队的进步带来变化,意义非凡。”

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杨柯最大的优势是从未放弃过自修自习的习惯。而在中欧学习的收获,又恰恰是和投入成正比的。因此全情投入到学习中,仅一年的时间,他已收获颇丰。

首先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使他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专业技能方面,对市场上的潜在客户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便将来在面对他们、为他们提供服务时,更有目标性。在管理方面,FMBA的学习给了他全新的思维,无论在日常的部门管理中,还是在给领导提供决策方面的建议时,都会时不时用到课程中领会到的经验和系统方法。

在杨柯眼中,FMBA的同学们,是一群思想活跃,不断创新求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有着清晰目标并为之奋斗的人。同学们来自于最广泛的金融领域,其中很多人是每天在市场中直接面临竞争的机构代表,从他们身上,杨柯更切实地了解到他们对市场、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也促使他自己更好地为这些需求提供服务,更好的担当自律市场监管机构的角色。反之,杨柯的监管行业背景在班级中的稀缺性,也让他有机会为同学们提供独到的专业资源这让他在学习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

当“梅拉梅德”遇到“莎士比亚”

如果你看过《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一书,你可能就会了解到杨柯深厚的翻译功底;如果你知道杨柯的大学专业是英美语言文学,你可能就会理解他骨子里的人文情怀。

在上海,杨柯过着“上有老、下有小”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然而,崇尚自由的他总会见缝插针偷空去满足一下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爱看书,爱淘旧书;爱游泳,爱跑步,是一位“严肃”的体育锻炼者;爱艺术,爱听贝六,爱西方古典音乐,爱人类一切文明的成果。

杨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国传统文化越发感兴趣,今后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国学、佛学的研究上;当你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精神世界,你就会感受到在纷繁、忙碌的职业生活中所感受不到的一种宁静,也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在这些方面,他愿意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校友、朋友去交流、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