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FMBA课堂间的营销达人——FMBA2012级文砚君专访
翻开文砚君的履历,你会自然而然把他与“营销达人”的身份联系起来:
1997年,从销售做起,10年效力于丝宝、雅倩和丁家宜,伴随三家公司从发展走向辉煌;
2006年,一次创业,与同事一起创立“嗳呵”母婴品牌,仅用五年便撼动美国老牌母婴品牌强生的市场地位;
2010年,梅开二度,创立“锐度”专业男士运动护肤品牌,品牌经过两轮融资进入迅速发展期,2013年销售额已达2.5亿元。
无论是职业经理人的10年,还是创业的8年,文砚君都用一份份傲人的成绩单证明自己在营销领域的战斗力。或许你会疑惑为什么一位“营销达人”会迈入中欧FMBA的课堂?请随本文一起走过文砚君的那些年与这些年。
十年,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
1997年,文砚君走出校园之时正值国内消费品行业快速发展。当时丝宝集团正在招销售,对他而言销售是最可行的职业起点,就这样,被时代大潮裹着走,他误打误撞地成为丝宝集团的一名基层销售。而正是当年这样一个被动的选择,却为他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也让他与品牌营销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砚君把职业经理人的状态比作戴着镣铐跳舞,舞姿如何全看个人心态。他笑称自己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比创业时还要敬业,在企业拼搏的十年,让他幸福了3650天,没有一分钟的痛苦,有的只是激情和快乐。
1997年到2002年间,文砚君分别在丝宝和雅倩从事一线销售的工作,从一名底层销售做到分公司经理,那几年的经历不仅培养了他对市场的敏锐度,也历练了他经营管理的能力,这些一线经验也为他创业打下基础。
2004年底,国内发展势头猛进的日化品牌丁家宜向文砚君抛出了大区经理的绣球。面对唾手可得的高薪职位,他那不安分的性格让他做出了另一个选择。驾轻就熟的销售管理老本行已满足不了他,他渴望新的挑战,那一年,他”自降身价”,放弃了大区经理的高额年薪,主动选择做收入较低的品牌经理,重新出发。
在此之前,文砚君从未做过品牌管理,而当时国内日化行业的品牌管理大都做得不规范,总部与一线的信息传递不对称,市场敏感度很低。文砚君利用多年一线销售的经验,发挥他在渠道和市场敏感度方面的优势,对丁家宜进行了品牌梳理。基于市场需求,他组织开发了丁家宜面膜产品系列,同时对丁家宜现有的洁面产品系列进行升级。06年文砚君离开丁家宜时,丁家宜的销售额已从原先的不到4个亿,提升到了7个亿。
每个品牌都有生命周期,2006年初,文砚君意识到丁家宜面临品牌老化的危机,他开始思考能不能做一个新的品类,来保持丁家宜品牌的生命力?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用6.75亿欧元收购了英国新安怡育婴电子产品的一则新闻让他把目光聚焦到了母婴市场。07金猪年和08奥运年将使中国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母婴店作为一种新渠道已经在许多城市中萌发,他敏锐地嗅到了母婴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
文砚君着手研究当时在国内母婴市场上独领风骚的强生,他不断的问自己:强生为什么可以独步中国二十年?研究的结果让他很兴奋,强生之所以可以雄霸中国二十年的原因不是因为它产品太强,而是国内对手太弱。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新的品牌,定位比强生高端,产品比强生好,与强生展开正面竞争呢?深思熟虑之后,在一次丁家宜的管理层会议上,他向高管陈述了进军母婴市场的想法。
文砚君的提议遭到了管理层的否定。看似不幸,其是万幸,正是这一次的否定,成全了他的创业之路。
时任丁家宜销售副总监的刘晓坤对文砚君的想法暗自赞赏,两人一拍即合。刘晓坤比他大8岁,带有明显的彪悍型的丁氏销售风格,刘晓坤的外向与他的精细互补得刚刚好,在刘晓坤的鼓励下,文砚君下定决心创业。
是时候挣脱镣铐,在更宽广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的舞步了。
资本,品牌背后的推手
2006年底,文砚君和刘晓坤揣着400万元启动资金,带着三个助理来到上海,在浦东蓝村路一间租来的民房中开始了“嗳呵”的创业之路。
嗳呵的创业之路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尤其在销售渠道上更是一场攻坚战。07年4月,嗳呵母婴系列产品正式上市,一开始团队向KA卖场发力,但强生在KA卖场的强势根本不给嗳呵任何机会,几个月下来销售额起不来,创业资金一度捉襟见肘。创始团队及时调整战略,渠道方面,转向母婴店,并很快找到了如鱼得水的感觉,为后来回归KA主流渠道打下坚实基础;产品方面,创新产品系列,首创玉米爽身粉、婴儿洗衣液,嗳呵妈咪系列等新产品,直击强生产品创新不足的软肋。
资本是嗳呵运作期间绕不开的话题。“当时资本的焦点大都在IT新兴行业,很少关注传统行业,很幸运,我们两次遇到的两个资本都很及时。“文砚君说。
2007年7月,嗳呵面世三个月后,便开始受到麦星资本的关注,两个草根职业经理人想要干掉强生的野心给了资本很强的信心,双方迅速坠入”热恋“。当年10月嗳呵正式获得麦星2000万元的注资。A轮融资使嗳呵如霖甘露,2008年嗳呵销售额达到9000万。
想更上一层楼,嗳呵的两位创始人意识到还需要依托资本的力量。2008年正遇金融危机,资本大都不看好传统行业,在接触了许多资本之后,嗳呵终于遇到了第二位伯乐——罗斯柴尔德基金。经过近1年的考察和谈判,2009年底,嗳呵获得了罗斯柴尔德500万欧元的投资。获得资本助力的嗳呵就像母婴市场上的一匹黑马,2011年嗳呵的销售额超过2.7亿元,在几个KA主流渠道销售与强生平齐。
资本是逐利的,既然选择与资本共舞,嗳呵养肥之后被收购是资本运作的自然结果。“2012年初强生开始与我们进行收购谈判,整个过程很顺利,强生最终以近8亿人民币的价格完成了嗳呵100%的股权收购,这对资本和创始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文砚君说。
定位,创业成功之本
文砚君开始酝酿二次创业的想法是在2009年。虽然那时嗳呵已经做得风生水起,考虑到分散风险他决定另做一个品牌,并把目光锁定在了他一直看好的男士护肤市场。
笔者采访文砚君的当天他正在上庄汉盟教授的战略管理课程。庄教授的课对他这样的实战派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梳理。“庄教授的课我上得特别有意思,教授讲授的根据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来寻找差异化定位对我很有共鸣,创业时我没学过战略,但二次创业做品牌定位时,我的确是这样做的。”文砚君说。
寻找市场新定位是创业者的优势,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和洞察力才能发现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但通常被主要竞争对手所忽视的独特定位。
2010年男士护肤品的市场格局很清晰,以欧莱雅、妮维雅、曼秀雷敦为首的三大外资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主打商务男士诉求,这一次,文砚君面对的是一个竞争力强大的成熟细分市场,他困惑于一个问题,用什么逻辑来说服消费者:为什么一个新品牌会比国外百年公司的品牌好?
事实上,当时国内许多男士护肤品牌都作为跟随者入侵外资品牌阵地,结果大多是飞蛾扑火。文砚君意识到,与嗳呵当年和强生的正面交锋不一样,这一仗需要一种新的打法,他需要重新定义男士护肤品,以避开与欧莱雅的正面冲突。就这样,一个定位于专业男士运动的护肤品牌——“锐度DUNK“孕育而生。
创立“锐度“期间的文砚君显得更胸有成竹,正如他所预料,“锐度“鲜明的运动诉求以及丰富的产品线使它迅速聚焦了一群喜爱运动的年轻男性消费者。同时前一次的创业经历也让文砚君取得资本极大的信任,品牌成立伊始就获得IDG资本美元基金的注资,在资本助力的作用下,经过三年的发展,2013年”锐度“销售额已达2.5亿元。2014年品牌已完成两轮融资,他期待锐度在14年能攀上另一个高峰。
未来,做本土快消品牌的助力者
在与文砚君的谈话中,你可以时刻感知他内心涌动的创业激情,当被问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创业。只不过,在两次与资本的亲密接触之后,他对未来的创业之路有了新的规划。
过去几十年,本土消费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新。中国消费品行业开放过度,使得外资品牌长驱直入,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许多本土品牌举步维艰,重复抄袭,产品做不了一阵子就死了。而如今,中国消费品行业做品牌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现在的90后,更关注自身的需求,不再轻易受舶来文化的游说,他们会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去选择商品,这就为本土品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事实上,许多本土消费品品牌不乏好的想法,却因缺少资源而在创业途中耗不起而夭折。这些品牌在发展初期如果能有嗳呵的幸运,得有资本的助力,就能让创业者有足够的时间去创新,有足够的资源去做好品牌。
未来,文砚君希望能用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对接资本的能力,去帮助快速消费品行业里众多默默潜行的创业者。
2012年文砚君选择申请中欧FMBA课程,并成为中欧首届FMBA学生,希望能在自己未来前行的道路上积蓄能量。回顾近两年学习,文砚君称自己是花一分钱获得两种收获。管理类课程是一种很好的梳理,把他对管理的认识从原先零散的经验主义拔高到了理论的层面;而金融类选修课对他而言则是另一种感受,就像推开一扇门,一条完整的金融学之路慢慢尽现于眼前,这条路虽然有些陌生,但他很享受这种“恶补”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投融资课程,让他全面了解各种估值工具和方法,了解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以及投资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对他现阶段实体创业和今后投资工作都很受用,也让他能在未来创业或帮助别人创业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资本。
文砚君的故事就先写到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无论是作为品牌拥有者,还是专业投资人,他的创业故事一定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