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走心、有心
作者:MBA2018 刘冰清
犹记去年8月入学的时候,重新回到校园生活,我们每位同学都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希望,同学们怎么样,教授怎么样,学校怎么样。同时,我们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一些担忧。看上去MBA的就业光鲜亮丽,投行、PEVC、咨询、LDP,面对这么多的可能性,我们要怎么选择?哪条路适合自己?可行性怎么样?可操作性怎么样?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才能实现我们的职业转型?要怎样去做准备?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答案。在繁重的课业之外,我们摸索前进。
所幸学校了解我们的困惑,在我们入学后不久启动了良师益友项目,并于10月下旬举行了kick-off见面会。对于我们这些工作经验有限的MBA学生来说,EMBA和MBA学长学姐丰富的阅历,深刻的见识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宝库,我们希望能够跟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们希望知道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希望他们倾听我们的困惑能给予我们指导,同时,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尽我们所能帮导师做一些事,让导师有所裨益。
很幸运,基于中欧的平台和校友资源,导师们对我们尽心尽力,不定期见面,与我们讨论学习、工作、生活,同学收获颇丰,从导师那得到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位导师。其中一位是张博凡导师。博导本来只带了3个学生做mentee,但博导很博爱的建了一个有78人的微信群,我们班三分之一的同学都在群里面。在这个群里,博导跟我们分享和讨论他的所感所想,会给我们推荐他认为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益的电影电视剧,职场的为人处世,甚至是怎么管理我们的朋友圈这样看起来微小但关系个人形象的内容,如果有同学问了博导一些有共性的问题,博导也会在群里跟我们讨论,表达他的看法。不仅是微信群,博导还动用自己的资源,邀请大咖,组织分享会,邀请所有同学参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后共办了5场,关于创业、关于教育行业、关于陈氏太极和Judo Strategy等等,场场爆满,每次分享后同学们都赞不绝口,觉得干货满满。博导用他的大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抓住同学的痛点,动用他个人的资源,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受益。
还有一位导师,可以说是我来中欧最大的收获之一,那就是我自己的导师那莉姐。那姐可能是导师中带的学生最多的,有5位同学。刚开始我会有担心,觉得那姐的mentee太多,可能并不能照顾到我们每一位同学,但事实证明我错了。那姐很体贴入微,考虑到我们的情况,她每一两个月就会专门花一个周六或者周日的时间,来学校,跟我们每个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谈话,短则一个小时,长则两个小时,从上午9、10点开始,一直谈到下午。那姐很善于聆听,会认真听我们的想法,听我们的困惑,她自身生活和职场阅历极为丰富,也乐于跟我们分享,循循善诱,帮助我们发掘内心,很精准的为我们指导方向。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那姐也不遗余力,将她的资源分享给我们,给我们机会认识她的朋友。借用一位同学的话,那姐对待我们真的是耐心、走心、有心。
希望良师益友项目能越办越好,能够吸引到更多的MBA学生和学长学姐参加,让更多的同学受益,也希望我们MBA同学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对mentor有所贡献,达到“双赢”,在未来一定阶段也能参加良师益友项目指导以后的同学,让良师益友项目成为我们中欧一个良好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