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Jeremy), 中欧MBA2018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学士学位,在香港从事国际航运管理及大宗干散货贸易业务。

我叫Jeremy,来自一个南方的学霸家族,家里塞满了教授、院士......外公外婆是随上海交大西迁至西安交大,并为西北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老教授,因而我成长在西安。高中毕业后,我选择去了香港读书。

十九岁那年,我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香港,在红磡一住就是七载。红磡海边有条很美的海滨长廊,西起星光大道,南望维港,加之我曾经是名游泳运动员,保持下来运动习惯,使我就这么顺理成章地爱上了马拉松。

我觉得任何一件事情都自有哲学,

尤其是马拉松。

42.195公里(马拉松长度)的路途,短则一个上午,长则五六个小时,不解的朋友总会惊叹这是一项多么枯燥乏味的运动。而开始练马拉松后,我才慢慢体会到,用意志控制身体去打破生理极限是件多么愉悦自己的事情。每天10公里跑步时的放空状态,就是香港这个浮躁城市里少有的禅修。

其实跑步本身没什么意义,

只是坚持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

第一次跑10公里的时候,自以为天生身体素质出众的我不由自主地在3公里就放慢了脚步,喘着大气汗如雨下。终点看表,一个多小时,比同组年过半百的大叔慢了7分多钟。之后这些年来,每天就这么5公里10公里地跑着,虽不专业,却从未间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发现坚持和突破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自始至终我保持这样一个逻辑:

因为今天我不想跑,

所以才要跑。

参加马拉松

 

七个月前的周末,2016香港马拉松,全程暴雨倾盆,跑鞋踩起水花唰啦啦的响。一月的风还是冷的,吹在湿透的衣服上刺骨地哆嗦。那场比赛,前半段犯了马拉松最常见的节奏错误,前10公里过线时听到GPS报了47分钟,过快,加上低估了暴雨的影响,后半程身体出现虚脱感,几次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是马拉松就是这么有趣的东西,踩过终点线一刻的热泪盈眶,总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

那段时间,恰好我也开始了中欧MBA申请之旅。不论在录取还是奖学金的面试上,马拉松都成了我特别的谈资,我乐此不疲地向每位面试官分享着这种自我突破与实现的心态与过程,尝试用对生活的执念与激情去感染每一个人。或许是跟中欧有缘,面试不久,我很快就收到了MBA的录取通知。

跑步这件事上,

你永远没法跟专业选手较劲儿,

但是能看到一天比一天更好的自己。

我开始更加享受这个过程,享受每天夜跑时听着自己呼吸起伏的声音,不去追逐什么,只是静静感受身边路过的一切,无论花开花落,亦或云卷云舒。马拉松真正改变了我的心态,让自己做到最好,过后便不计得失。

回顾MBA申请的历程才有所感悟,在很多事情的追求上,包括商学院的申请,这种对生活本身的热情与追求,才是被太多人忽视而又恰恰能打动别人的东西。


张晨工作照

顺利获得中欧今年的全额奖学金,再一次感谢中欧、景林、招生办的老师们,以及那些给过我支持和建议的长辈和小伙伴们。

还有千千万万个每日每夜跟我擦肩而过却不相识的跑者们,

没有你们,

我定不会如此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