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海棠花开2019合聚课堂:世界文明史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科学革命,人类文明在以加速度发展。从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恢弘地标,到覆盖各地的超级符号,国家,城市,组织,工程……文明之网飞速蔓延。随着帝国的崛起,诸大文明从交流走向碰撞与融合,一神教的诞生,科学的萌芽,近代国家的崛起,现代化之路的展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何飞速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站在现代化的歧路,却面临着丰裕的困境?本课将对世界主要文明的历史及其与现代思想的关系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追溯东西方思想传统、政治体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搭建一个桥梁,通过过去而理解当下,寻求所有文化和族群的共同基因,消除分歧、偏见和误解,促成人们共建一个和谐的、和平的、全球化的世界。
课程设置:
上半年:
第一讲 导论 (4月13-14日)
♢ 概论:在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 (颜海英)
♢ 循美之路 (徐龙飞)
♢ 文明起源与认知革命(颜海英)
♢ 中国史前文明概论(赵辉)
第二讲 文明地标(5月11-12日)
♢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颜海英)
♢ 历史始于苏美尔(拱玉书)
♢ 最早的中国:夏朝的虚与实(许宏)
第三讲 超级符号(6月22-23日)
♢ 金字塔与等级社会(颜海英)
♢ 法典与正义 (拱玉书)
♢ 最早的中国:从中原王朝到三星堆(许宏)
第四讲 文明足迹(7月6-7日)
♢ 希腊城邦(郭小凌)
♢ 罗马共和国(颜海英)
♢ 同时期的中国:良渚文化(赵辉)
下半年:
第五讲 文明交融(8月17-18日)
♢ 亚述、波斯与亚历山大帝国(颜海英)
♢ 罗马帝国史(陈志强)
♢ 拜占庭帝国(陈志强)
第六讲 现代进程(9月7-8日)
♢ 中世纪的欧洲(朱孝远)
♢ 大国崛起(钱乘旦)
第七讲 文明互鉴(10月26-27日)
♢ 工业革命(钱乘旦)
♢ 文化兴国的欧洲经验(朱孝远)
♢ 德国道路(李维)
第八讲 文明再造与延续(11月16-17日)
♢ 历史中的未来(颜海英)
♢ 永恒之路--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徐龙飞)
课程师资:授课教授简介(以姓氏为序)
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2006-11年任历史学院院长,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历史与考古学博士任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历史学会理事长,担任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组)成员和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世界史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
拱玉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
1986年留学德国,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学习亚述学(先后师从R.Borger教授和D.O.Edzard教授)。1992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东方文化集成》古代东方文化编主编,《国外文学》编委。
郭小凌: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2005-2016年任首都博物馆馆长。此间兼任我国世古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现任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科学出版社《博物院》期刊主编;兼故宫博物院文明古国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评委等职。
李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德国现当代史研究。著有《纳粹德国有关“欧洲经济新秩序的规划”1939-1945》、《欧洲合众国:库登霍夫·卡莱基“泛欧”思想研究》等,译作《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钱乘旦:历史学博士,英国考文垂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荣誉会长;第4-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
许宏: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早期国家和早期文明的考古学研究。著有《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先秦城邑考古》等书,主编大型考古报告《二里头(1999-2006)》。
徐龙飞:北京大学哲学系“基督教与宗教学原理”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赴德留学,其后14年间先后就读于科隆大学、奥古斯丁神哲学院、波恩大学。2003年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督教史、基督教哲学、欧洲中世纪神学与哲学。
颜海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学术专长为世界古代史,有《古埃及文明探研》等专著和多篇学术文章。主要研究领域为埃及学、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发现的古埃及文物”,主讲北京市精品课程《古代东方文明》。
赵辉: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专业方向:中国史前考古,考古学理论、方法等。
朱孝远:留美归国博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美国俄勒冈大学荣誉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北京大学欧洲中世纪史、世界文化史博士生导师,出版撰写、主编、主译的学术著作30部。在中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过各种教学科研奖项45项,含国际奖7项,国家奖16项,省部级奖13项,北京大学奖9项。
课程学费:
全年:18,800元(往届合聚校友优惠学费:16,800元)
半年:9,800元(单报上半年或下半年课程。往届合聚校友优惠学费:8,800元)
课程对象:
中欧校友及在读同学
报名请扫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