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聚特辑:人工智能与未来世界
OpenAI公司去年11月在欧美和一些其他地区广泛发布Chat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软件,供网上一般用户免费使用;今年3月又发布更新版GPT-4。这些软件在回答问题,依照指令处理和生成文本、图像、程序编码,甚至参加专业考试等许多方面功能极其强大,已经显示出类似于人类的智能,因此掀起巨大热潮,用户数目爆炸性地在数月内攀升至以亿计。至于各方对此突如其来的进展之反应则高度分化,有高度赞扬,有视为祸害而极力反对,亦有以为它与人类智力相去甚远,不值得过分重视。我们认为GPT的出现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而且象征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讲将从非专业角度,循着下列几个要点对此现象和相关问题作出评论。
- 人工智能的历史: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
- GPT概观:它的历史背景、特点与意义、与谷歌搜索引擎的比较,以及整体结构和具体运转方式略述
- 人工智能的前景:机器是否真可能具有“智慧”?它的未来应用和发展
- 人工智能与人类前途:在本世纪内;从长远看;它是否能够被控制;它与生命进化的关系
主讲人
陈方正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学术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第五届荣誉院士
中国文化研究所原所长
陈教授先后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及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获物理学学士及物理学博士学位。
1966年返港,任教于当时新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并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1980年出任大学秘书长。1986年出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于2002年8月退休,转任该所名誉高级研究员。曾先后赴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牛津大学工学院、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进行访问研究。除致力于理论粒子物理学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外,还从事建立中国古代传世文献电脑资料库及中西现代化历程之探讨工作。自1980年开始致力推动香港与内地之学术文化交流,并于1990年创办大型学术刊物《二十—世纪》,主编“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丛书。
陈教授学术工作涵盖现代化比较、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以及科学哲学,近年则致力于科学史研究,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在自由与平等之外》、《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等。
日程
2023年5月23日(周二)
中欧北京校区
14:00-14:30 活动签到
14:30-16:00 主题演讲:人工智能与未来世界
16:00-16:30 提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