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龙源海外艺术系列沙龙
本次对谈以孙宗慰、王兴伟、段建宇和秦琦四位艺术家作品的关联性为索引,对于艺术家作为收藏者和“引用者”的双重身份,展开进行讨论。历史与今天叠加重逢,透视出现代主义画家与当代艺术家在绘画本体语言的区别性和共识度。同时,三位当代艺术家,作为对于孙宗慰艺术的认同者,在本次展览中,呈现了一段素未谋面的跨越时空的交流。绘画是创新,也是传承。面对喜爱的作者与作品,引用其令人欣赏的题材、场景、构图、姿态、服饰等元素,融入自己的语言逻辑和习惯之中,所焕发出的全新能量,是对于原作者思考与创作的一种回声,历史的痕迹与每一个“今天”的自己,建立起相互对视的关系。这种关系来自于敬意,有关“画笔的敬意”,成为不断在历史的传承中,个人所迈出突破与创新的每一脚小碎步。由此,文脉传递的上下文关系,不断地完成代际交接中的继承与创新。同时,这一视角有助于美术史的填补和拓宽,为学术的研究和梳理工作,提供不同常规化的素材样本,侧写每一个独立而又有着关联性的个体。
嘉宾
冯兮(策展人)
作为独立艺术空间实践者,曾分别担任外交公寓12号空间艺术总监、掩体实验空间主理人、车库实验空间展览总监。也曾担任单行道画廊、晨画廊、槐谷林当代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的艺术总监。中间艺术基金会下设“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的学术委员和研究员。另外,于2017年加入策划实践小组孑孓社,以介于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的身份和思考,将展览作为创作与实践的方法,成为三名小组成员之一。
王兴伟
1969年生于沈阳,游刃有余地在“主题绘画”创作的实践路径上笃定前行。在延续对个人生活体验和日常性的关注的同时,艺术家以荒诞、戏谑的手法将个体感受与时代记忆融为一体,以其古怪而机智的感知力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注入迷人的超现实感,与此同时,也不动声色地将个人与族群、历史与当下进行转化与融合。
段建宇
1970年生于河南郑州,1995年毕业于广州美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段建宇绘画中的形象和我们最终建立有可能是某种深刻的“无欲无求”的关系,因而朝着个体各自深层的渴求展开生命的交流。在这样富有辦证性的绘画运动中,绘画展开的不再仅仅是关于现实问题的直接揭露,而是在造型语言、图像空间和观者肉身经验之间形成相互角逐的动态关系,敞开了共存所应有的包容,此时,生存内在的基本条件和本原状态有可能如顿悟般浮现出来。
秦琦
1975年生于陕西大荔。当人们面对秦琦如此多样的绘画,常常觉得无从谈起。这些画作有丰富的细节,饱和的色彩,夸饰的构图,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强烈戏剧感——看起来,热烈的画面应该饱含有充满激情的故事。但是,秦琦的绘画清除了意识形态和历史的主题。尽管有一些有背景的人物闪现,但当这些人物闯到秦琦画面时,他们的历史、性情、工作和职业习性好像都隐去了。其描绘新疆、西藏和内蒙风情的绘画,是对中国20世纪早期边疆写生运动的个人回应。
日程安排
2023年12月2日(周六)
中欧北京凹凸空间
14:00-14:40 签到
14:40-15:00 策展人导览
15:00-16:40 对谈
16:40-17:00 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