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荟中欧·科技沙龙 | 多模态大模型驱动新一代技术变革
OpenAI推出的文生视频工具Sora横空出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春节后A股人工智能板块被引爆,更带动起业内对多模态大模型发展程度和速度的预期。
相比单模态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可以同时处理文本、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类信息,这也更符合人类接收、处理和表达信息的方式,也被视为将加速推动AI走向AGI的进程。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推出的“紫东太初”是多模态大模型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以“紫东太初”为基础打造的开放服务平台和洛神智能创作平台,既可以实现更低成本的指令微调和一站式低代码模型部署,并在智慧文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落地应用。
2024年3月9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紫东太初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博士将做客“智荟中欧·科技沙龙”,详细分析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驱动新一代技术变革,并给千行百业带来怎样的颠覆式影响。
日程安排
2024年3月9日(周六)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吕志和演讲厅
14:30-15:00 签到
15:00-16:20 主题分享
16:20-17:00 互动交流
主讲嘉宾
王金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博导
紫东太初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岗位教授
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
王金桥博士主要从事多模态大模型、视频分析与检索、大规模目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共发表包括IEEE国际权威期刊和顶级会议论文300余篇,国际期刊50余篇,国际会议220余篇;完成国家标准提案3项,发明专利36项。曾获得10项国际视觉算法竞赛冠军,新时代中国经济创新人物,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创新银奖。
参会对象
中欧校友、有AI相关实践的企业高管
关于“紫东太初”大模型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早在2008年就开始推进图文音的单独攻关,2020年1月启动多模态联合攻关,2021年1月做出百亿模型,2021年9月发布紫东太初1.0,2023年6月发布“紫东太初”2.0,是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
“紫东太初”2.0通过突破认知增强多模态关联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图像、文本、语音、视频、3D等多模态数据间的“统一表示”与“相互生成”。
在大模型应用方面,“紫东太初”推出国产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将人工智能算法封装为完备易用的工具及产品,解决模型开发效率低、模型通用性能力差、模型应用落地难等痛点,提供数据接入、数据标注、模型开发、模型训练、模型部署、模型推理一站式服务。
紫东太初人工智能开放服务平台已成功应用于智慧医疗、城市、政务、交通、制造、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形成规模化应用落地;同时持续打造行业垂类模型,如“紫东太初——火石数智燧石医疗大模型”“紫东太初——创而新教育行业模型ForClass AIGC”等。
据介绍,2024年,紫东太初将进一步升级到3.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