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系列Ⅱ:医学人文视角下的生命母题——中欧北京合聚课堂20周年特别策划
在中欧北京合聚课堂20周年之际,北京校区活动部推出特别策划——「回归生命」系列,从医学人文和生命科学两大视角出发,引导大家回归生命本原,直面前所未有的老龄化趋势和科技革命冲击,探索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生命课题,提升对生命价值和未来趋势的理解,进而做好「生命管理」。
5月10日,本系列将在北京校区开启第二期,邀请医学人文、医学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知名的中医和安宁疗护医生,共同探讨如何直面生死与病痛、救疗与治愈,领悟中西医学中所蕴含的生命哲学。
本期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担纲学术指导。
日程
2025年5月10日(周六)
中欧北京校区(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中关村软件园)
09:00-09:05 开场
09:05-10:30 主题分享:王一方
《直面生命的母题》
10:40-10:50 茶歇
10:50-11:35 主题分享:牛志刚
《有温度地活着》
11:35-12:15 对话:王一方×牛志刚
《寻求生命的慧根》
12:15-12:45 午餐
13:30-15:30 主题分享:张大庆
《医学演进中治愈的限度》
15:30-15:45 茶歇
15:45-17:00 对话:王一方×张大庆×路桂军
《我们的疼与痛、怕与忧》
主讲人
王一方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生死哲学、技术哲学、医学思想史,站在医学与人文的交汇点,强调医学实践中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他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为博士生、硕士生主讲医学哲学、医学思想史、健康传播等课程,并在B站、三联中读等开设医学人文课。
主编书籍《北大生命课堂》,并著有《医学是什么》《反弹琵琶:医学的现代性批判》《敬畏生命》《医学人文十五讲》等,在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普及医学人文知识、启发生命思考。
牛志刚
和通世嘉中医馆创始人、院长,系统国医第五代传人。出生于山西中医世家,祖父郑述康(民国《系统医学》开创者)、父亲牛新民(山西首批名老中医)。系统国医以彭子益“圆运动”理论为基础,提出“天人一气”核心体系,倡导“人病兼治”五位一体的临床理念。2008年,牛志刚在北京创立和通世嘉中医馆,现发展为京晋三馆联动。
他在临床上专注肿瘤、疑难重症领域(如肺癌/乳腺癌康复、糖尿病并发症),累计诊疗30万+人次病案,形成“治疗-心理-饮食-运动-作息”五位一体系统疗法;同时坚持“以师带徒”培养第六代传人(16名弟子),2024年成为灵石县“三步六段预防防治肺癌”项目非遗传承人。
张大庆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监事长兼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医学人文与全科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国际医学史学会(ISHM)科学委员会顾问、中国国家代表。
著有《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医学史十五讲》《医学人文学导论》等。在Lancet、Hastings Center Report、International Archive of History of Science、《历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技史杂志》《医学与哲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路桂军
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兼任厦门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CALC)常务理事,CALC疼痛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GSC)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姑息与康复常委,中国抗癌协会(CACA)癌痛微创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特邀编委。主攻慢性疼痛诊疗,倡导医学人文与医疗科技互溶,热衷于生命文化推广和叙事医学写作,是中国癌痛安宁疗护的倡导者、实践者。
著有《见证生命见证爱》,从一线接触的病患案例讲起,探讨疼痛、安宁疗护、生命与死亡、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哀伤抚慰的作用,以及生命教育等诸多问题。
课程费用
中欧合聚课堂校友(曾报名往期合聚系列课)价格:1000元/天。
其他校友和观众:1500/天。
含茶歇和午餐,不含交通、住宿和早晚餐。
如您报名通过审核,将收到付款通知,请注意查收通知短信;席位确认以收到付款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