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约讲堂】彼岸的倒影——关于生命无常的心理认知
在人类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中,命运无常与安顿身心始终是穿透时空的永恒命题,亦是心理学与哲学交织的重要领域。佛陀以“诸行无常”揭示生命实相,存在主义者直面不确定性的焦虑,当代积极心理学探索接纳无常的内在力量——不同时代的思想者始终在寻找与生命流变共处的路径。
8月28日,博约讲堂特邀台湾台北教育大学心理咨商学系赖念华教授,以“彼岸的倒影——关于生命无常的心理认知”为主题,解析文化基因如何塑造我们对死亡的认知,并将通过心理剧的流动体验与“道谢、道爱、道歉、道别”的“四道”实践,引导参与者在真实案例与互动中,照见无常表象后的生命联结,学习以柔韧的姿态回应存在的困境。敬请期待。
嘉宾简介
赖念华 教授
台湾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荣休教授、曾任系主任、谘询中心主任、督导,美国肯塔基大学心理系、日本立命馆大学心理系所等访问教授,台湾心理剧学会第二、五届理事长、常务理事、考核委员会主任,台湾艺术治疗学会(TATA)理事,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理事,台湾心理咨商学会咨商心理师及萨提亚人文中心家族治疗师,美国心理剧、社会计量与团体心理治疗考试委员会认证心理剧导演(CP)及训练师(TEP),美国螺旋心理剧治疗模式(专为创伤患者开发)团体领导者及训练师。
2013年获选为国际傅尔布莱特学术交流基金会资深学者研究奖助学者,2014年获选为美国心理剧、社会计量、团体心理治疗学会David Kipper学术奖项得奖者;2019年获选为台湾心理治疗联合会「终身成就奉献奖」;2023年以华人文化为主题的“景观人”介入治疗模式,获得美国心理剧、社会计量、团体心理治疗学会Innovator’s Award创新奖项得奖者。
赖念华博士十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一直将西方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与本土社会文化融合,她开发的“画说灾难一艺术减压模式”、“表达性艺术治疗创伤工作模式”“心理剧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模式”,在台湾921大地震、八八水灾、SARS疫情、512汶川地震的灾后心理干预、心理剧个别与团体咨询中被广泛使用。
日程安排
2025年8月28日(星期四)14:00-17:00
中欧深圳校区·世纪海翔报告厅
14:00-14:30 活动签到
14:30-14:35 活动开场
14:35-16:30 主题分享
16:30-17:00 互动交流
邀请对象
中欧校友、在读生及对本话题感兴趣的中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