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欧-海棠花开 合聚课堂特别讲座:历史中国的内与外
在历史上,什么时候中国人要讨论“中国”?有三个时代成为焦点,分别是北宋、20世纪上半叶以及当下。不过,这三个时代虽然都关注“何为中国”这一话题,但聚焦点却稍有差异。北宋关注汉族中国文化的正统性;20世纪上半叶关注国家、族群与疆域的统一性;当下则关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内外与认同。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国家、疆域和族群,应当承认历史中国的内与外不断变化。现代中国国家、族群与疆域的形成,应当看成是一个曲折、复杂和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帝国到现代国家的未完成转型中,中国还面临相当多的问题。一个兼有有限国家形态和天下帝国历史的现代中国,面对棘手的内、外问题如何处理?
第一讲:2018年8月19日,14:00-17:30 解释“中国”的困境——从近世历史看中国
第二讲:2018年9月1日,14:00-17:30半天 纳四裔入中华?-- 二十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与“中华民族”的论述
第三讲:时间待定, 化生成熟?-- 从苗蛮图说到中国民族史研究
教授介绍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创院院长,现为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研究领域为思想、文化史。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2009年,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为首届“全球学人”。在东亚和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是享誉海内外的思想史名家。著有《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想象异域》、《何为中国?—疆域、民族、文化与历史》等。
地点:中欧北京校园
学费:1000元
报名参加
点击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