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教授荣获2024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公共经济学家”称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在“2024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FV)·金融峰会”上,被授予“年度公共经济学家”称号,旨在表彰其在经济政策研究、公共决策影响力及金融实践推动中作出的卓越贡献。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FV)是中国金融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评选之一。盛松成教授在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调控及金融改革领域长期深耕,并在我国独创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研究、编制和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被市场誉为“社会融资规模之父”。他的研究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也为经济学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盛松成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职务。他长期致力于货币金融理论与宏观经济调控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多部著作。
在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期间,他主导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编制与发布。这一指标从无到有,成为中国金融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工作不仅填补了国内金融统计的空白,也为全球金融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今社会融资规模已成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指标之一。盛教授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信用渠道的中介目标选择》,系统论证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为完善我国金融统计体系、优化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撑,荣获第七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政策研究奖”,被学界誉为“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盛松成教授多次就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发声,其观点兼具学术严谨性与政策实操性。在第一财经2024年金融峰会上,他明确提出“未来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并建议通过“扩大超长期国债规模”优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针对消费疲软问题,他主张“将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以扩大内需”,并强调通过收入分配改革与消费补贴激活居民购买力。事实上,早在2016年2月,他就在《金融时报》上发文,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可将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甚至更高,以扩大内需。
盛松成教授始终秉持“学术服务于社会”的理念,通过媒体专栏、公开演讲等方式普及经济学知识。他曾在采访中表示:“经济学研究必须回应现实问题,政策的有效性建立在公众理解与共识之上。”这种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研究态度,使其成果不仅停留于理论层面,更深度融入政策制定与公众认知。他的公共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学术论文和政策建议中,还通过广泛的媒体传播影响了公众对经济政策的理解。
盛教授笔耕不辍,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彰显了学者在时代浪潮中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所言:“经济学的终极使命是增进社会福祉,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界、政府部门与公众的共同努力。”
供稿: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