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EMBA“合一讲堂”:聚焦全球价值链重构下的中美贸易
3月16日,中欧EMBA课程部于中欧上海校区举办以《全球价值链与中美贸易》为主题的“合一讲堂”活动。“合一讲堂”旨在为中欧EMBA学员与校友提供一个跨行业、跨地域企业家思想碰撞和交流感悟的平台。本次活动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EMBA 课程部主任朱天教授开场主持,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邢予青教授担纲主讲嘉宾。邢教授以其权威而独到的学术见解,与80余位中欧EMBA同学、校友分享当前全球价值链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以及中美贸易的未来变化趋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EMBA 课程部主任朱天教授为合一讲堂开场

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邢予青教授现场分享
邢予青教授首先以翔实的案例和研究数据,阐述全球价值链对中国企业和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各国企业分工与合作的运作方式可带来品牌、技术与全球批发销售网络三大溢出效应,并带动技术进步、就业需求和企业成长。正是在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背景下,中国实现了出口奇迹。2007 年,中国就已超越美国、德国、日本,成为第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2017 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更是达到 6,542 亿,在全球范围内一骑绝尘。
现存的全球价值链正在面临挑战与风险,邢予青教授从中美贸易的转折点切入进行解析。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美国进口产品的最大来源地。然而2023 年,墨西哥对美国产品的份额占比超过了中国,主要成因之一就是持续的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价值链造成的挑战。中国是最大的组装中心,但对价值链起到核心主导作用的是Apple、Nike等跨国公司,中美贸易摩擦导致跨国公司调整和转移供应链,这一变动带给中国企业的就是脱钩焦虑。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的脆弱性与潜在风险也日益凸显,一是布局过于分散,无法抵抗全球疫情这样的大冲击,二是地缘政治危机可能造成核心原材料、芯片、基本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等关键材料的短缺。
因此,无论是挑战或风险,都指向了全球价值链的重构,重构的目标即在于加强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性,以抵御自然灾害,避免关键材料短缺等问题。邢予青教授将美国的重构策略层层展开,剖析其重构策略是如何试图通过分散化、区域化、关税、立法等方式,与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打造高科技产品的新供应链,与印度、墨西哥、东南亚等国家打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新供应链,而这一变局,势必将对中美贸易的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次“合一讲堂”活动对理解全球市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美贸易趋势非常具有启发性,邢予青教授的研究专业权威,分享的内容扎实有深度,活动现场中欧EMBA同学、校友们反馈收获颇丰,并就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半导体行业等问题,与邢予青教授、朱天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