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方案”探讨下一波AI热潮—— 2025 AI Partner百业大会圆满落幕
8月27日,由36氪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 AI Partner百业大会在中欧北京校区举行。恰逢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行动方案重磅发布之际,大会以“中国式方案”为主题,吸引了800余名相关从业人士。来自产学研各领域的27位嘉宾围绕AI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关键路径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智能经济的未来发展之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博士在开场致辞中宣布,学院将正式把AI思维纳入核心课程体系。他强调,未来商业领袖必须将人工智能(AI)、商业智慧(BI)与人类智慧(HI)进行深度融合,形成AI时代的管理智慧(MI)。作为深耕商业教育31载的顶尖学府,中欧已培养出15000余名EMBA精英校友。如今,这些遍布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正积极探索AI在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学院也将继续深入企业实践一线,与行业先锋共同打造创新案例,推动中国式AI方案走向世界。

36氪CEO冯大刚则介绍了AI Partner这一IP的缘起,其源于两年前的百模大战时期。作为科技媒体,36氪看到了AI大模型的发展对于改造千行百业的巨大想象空间,希望通过打造这一IP推动AI与千行百业的链接。他表示,AI的春天已经到来,甚至开始进入夏天。

随后,中欧决策科学和管理信息系统学教授谭寅亮博士以《AI如何驱动商业价值和生产力提升》为题,发表了富有洞见的演讲。他以电力革命的历史为镜,指出AI正从“局部提效”迈入“结构性改造期”。谭教授详细阐释了“生产力J曲线”理论:在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生产力可能短暂下降,但随着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的全面重构,AI将真正释放巨大价值。他强调,未来3至5年是中国企业的关键窗口期,垂类智能体将深度嵌入业务核心,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重塑产业格局。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蒋田仔,携手来自银河通用、赛博格机器人、寻智能、与光同尘、联想、百度等科技企业的嘉宾,分别做了主旨演讲,全景展示了AI技术在全产业链的突破性进展与商业化落地成果。

经过一天精彩纷呈的分享和讨论,大会以中欧校友创业协会承办的一场圆桌对话作为压轴。中欧EMBA 校友、小水智能CEO孙雪峰、中欧EMBA 校友、AI招聘平台TTC创始人肖玛峰和企业级智能体方云智能创始人于人,围绕“软件还是硬件——人工智能的下一个热点”展开深入讨论。孙雪峰透露,公司已基于DeepSeek大模型成功推出全球首款AI儿童腕表,并正结合教育场景研发“初中生知识点讲解眼镜”,瞄准政策推动的AI硬件增量市场。肖玛峰展示了TTC即将上线的“AI猎头分身”,通过AI Agent为职场人提供个性化职业发展咨询服务,目前已服务国内千家AI企业,验证了“强行业背景+工程能力”项目的资本吸引力。于人则分享了公司在央企场景的标杆案例:1500万套合同原本需数百人团队审核,AI方案落地后客户不仅大幅度降本增效,更愿付数百万元服务费用,这一实践充分体现了B端企业对AI解决痛点的付费意愿与价值认可。

本次活动由中欧北京校区EMBA团队与36氪联合主办,旨在通过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中欧EMBA课程在科技界的学术影响力与品牌辐射力。在聚才、聚智、聚势的同时,为EMBA未来招生悄然蓄力,同时为人工智能时代商业社会的变革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欧智慧与方案,全面展现中欧作为世界一流商学院的使命担当与引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