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出席第十届中国品牌经济(上海)论坛
5月10日上午,作为国家“中国品牌日”活动之一,第十届中国品牌经济(上海)论坛在上海市锦江小礼堂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承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活动现场
杜道明教授聚焦“中国培育和发展全球品牌的理由及方式”的主题,深入分析了中国品牌在走向全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指出,随着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步伐的加速,企业逐步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这标志着“中国制造”正在摆脱廉价标签,向高价值品牌转型。他表示,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形象曾受限于“廉价制造”的刻板印象,而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克服。他指出,差异化战略对于品牌成功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巩固地位,也有助于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发表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杜道明教授列举了成功品牌战略的五个关键要素:一是建立清晰、富有意义、与众不同的品牌身份;二是在商业模式的各个方面都积极创新;三是建立与客户牢固的情感纽带,创造有情感共鸣的内容;四是持续传递一致的讯息;五是与客户保持积极而谦逊的沟通。通过分析巴西鞋履品牌哈唯纳(Havaianas)的发展历程,他分享了中国品牌可以借鉴的全球化路径。哈瓦那通过产品创新、情感营销和创造性的品牌建设,从一个简单的廉价产品转变为在全球65个国家拥有影响力的高端品牌,其成功经验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杜道明强调:“品牌中融入的情感越多,品牌就越具有独特的标志性。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等品牌战略,任何产品都能够突破局限,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我们唯一受限的是想象力。”
在大会期间,杜道明还就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应采取的关键策略,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等议题接受CGTN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记者的采访。
他指出,实现全球品牌认知不仅需要国际合作,还需要深入理解本地市场,建立本地价值和分销网络对于有效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至关重要。采访中,杜道明还强调了合作伙伴关系在应对市场复杂性、丰富产品组合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在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中,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保持竞争优势,还能确保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接受媒体采访
杜道明强调,作为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共同创立的院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始终坚持“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定位,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帮助企业打造国际影响力,走向全球舞台。截至目前,中欧已为超过25万人次的企业家提供培训,这些企业家也将带领着品牌在全球市场上不断成长,发挥重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