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向超级智能未来!第二届中欧人工智能领导力论坛成功举办
当生成式AI掀起新一轮智能变革,经历了两年的技术热潮,企业正从浅滩试水迈入深水区。此刻,我们不再止步于AI的部署,更需要直面时代真正的“大问题”——企业如何走向超级智能的未来?未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与组织?当下又该如何构建AI时代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迎接人与智能融合共生的未来?
7月25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中欧MBA AI俱乐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欧人工智能领导力论坛,在中欧上海校区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企业走向超级智能未来”为主题,汇聚来自各行业的前沿企业代表与思想领袖,共同探讨AI时代的组织演化与未来战略。
论坛现场
论坛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首先做开幕致辞。她指出,过去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从“热启动”迈向“深落地”的关键阶段,企业正经历从数字化向“超级智能体”的跃迁,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演进,更是一场涉及组织边界重构、决策机制重写与人才结构重塑的根本性变革。过去一年,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的核心教授团队联合全球专家、校友企业与行业智库,围绕人工智能的趋势研判、场景落地与管理创新,发布了多份具有产业影响力的重磅报告,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学案例。学院依托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正在联合前沿校友企业代表与领先产业伙伴,共同推进“中欧人工智能产学研共创平台”的建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根植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商学院,始终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开放共创的机制,连接政府、企业、学界与研究机构,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模式与管理创新路径,推动AI在中国企业中的落地转化与高质量发展。她强调,在AI驱动下,企业的“人-机-组织”协同体系将迎来根本性重构,中欧愿与各界朋友一道,借助本次论坛,共创、共研、共赢,共同推动中国企业走向超级智能的未来,赋能产业升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林咏华带来了题为“从大模型到具身智能的新挑战”的分享。她指出,继大模型浪潮后,具身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前沿焦点,但也在数据、评测和计算层面有着比大模型更严峻的挑战。林咏华强调,具身智能的发展正借鉴人脑形成“大脑”(云端决策)与“小脑”(端侧执行)的模型架构,其核心瓶颈在于高质量物理世界数据的稀缺与采集难度,尤其是在灵巧操控层面。同时,为实现模型在不同国产芯片上的高效部署,亟需打破现有软件生态壁垒。她介绍,智源研究院正围绕这些挑战进行系统性布局,包括构建数据采集平台、研发具身智能评测体系,并牵头打造面向多种AI芯片的统一开源软件栈(FlagOS),旨在打通从云端训练到端侧部署的全链条,加速具身智能的创新与落地。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林咏华
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马杰在他的主演讲中,深入剖析了从大模型趋势到产业应用的路径。他指出,以无监督学习为核心的AI 2.0时代已经到来,它革命性地解决了“人”这一生产力瓶颈,并通过技术性能的飞速提升与成本的急剧下降,使AI技术走向普惠。马杰强调,企业在AI时代的战略框架需从传统的PMF(产品市场契合)演进至TC-PMF,即必须将技术(Technology)的快速迭代与成本(Cost)的动态变化纳入核心决策。他将当前的大模型比作强大的“飞机引擎”,而产业应用的系统工程仍待完善。他认为,AI为所有传统行业创造了稍纵即逝的“弯道超车”机会,企业应着眼于利用AI实现战略性增长与市场地位的超越,而非仅仅关注降本。
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 马杰
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亿纬锂能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席教授方跃前瞻性地提出了“超级智体”(Super Intelligent Syntegron)概念,他指出未来企业将不再是人与工具的简单组合,而是进化为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迭代的有机生命体。方跃阐释了通往“超级智体”的三体模型:“机器智人化”,即要把AI为当成人才来培养;“人人智体化”,即人类员工需从“价值创造”转向更高阶的“价值管理”;最终实现人机协同、融合、涌现的“组织共智化”。他强调,这不仅是技术改良,更是一场组织层面的物种革命。对于当下企业如何迈向超级智体,他给出了超级智体演化三路径,AI First(探索与试点)、AI in All(试点到推广)、超级智体(Super Intelligent Syntegron)。相信凭借“中国智慧”与“中国实践”,中国企业有望在这一轮变革中率先探索出全球领先的应用范式。

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亿纬锂能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席教授 方跃
接下来,“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捐赠仪式”暨“中欧人工智能产学研共创平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湧洁主持该环节。他表示,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是各位校友未来最深远、最确定的投资。通过捐赠中欧AI与管理创新中心,有利于更加紧密的进行产学研的共创,建设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刘湧洁
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亿纬锂能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席教授方跃为捐赠仪式发表致辞,系统介绍了中心成立一年来在产学交流、前沿研究和AI教育创新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随后,举行了隆重的捐赠授牌仪式。汪泓院长与党委书记马磊共同为蓝色光标、特赞科技、深演智能、中欧人工智能产业联盟、Wemeet、快递100、中欧MBA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俱乐部等企业与组织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对中欧AI产学研的持续支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与特赞科技、深演智能、中欧人工智能产业联盟、Wemeet、快递100、中欧MBA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俱乐部等捐赠企业代表合影留念
紧接着,正式宣布“中欧人工智能产学研共创平台”启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荣誉退休院长、管理学教授李铭俊,党委书记马磊,以及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共同为“中欧人工智能产学研共创平台”揭牌。这一平台旨在整合校友、企业、高校与智库资源,构建更具系统性与前瞻性的产学研共创生态。

中欧人工智能产学研共创平台揭牌仪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为捐赠揭牌仪式致答谢辞,他指出学院正通过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等多个智库及新揭牌的“中欧人工智能产学研共创平台”,致力于让知识生产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组织升级乃至政策治理的重要引擎,其成果已体现在本次大会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与产学研共创伙伴联名发布的两份白皮书,以及即将出版的《超级智体》新书中。此次捐赠与平台揭牌,标志着中欧将与更多产学研伙伴携手,持续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输出实践新知和思想成果,体现了“中欧好,校友好”的共生发展理念。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 马磊
在第二届中欧人工智能领导力论坛的“中欧AI白皮书联合发布”环节,极客邦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司巧蕾,代表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与InfoQ研究中心,分享了双方共创的《中国大模型落地应用报告2025》的核心洞察。她指出,大模型产业正从技术圈热点真正迈向价值落地阶段,其关键拐点在于2024年下半年以来推理成本的显著下降。报告调研显示,目前仅14%的企业实现了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多数仍处试点阶段,揭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C端应用市场进入分化期,产品高增长与高淘汰率并存,而在行业层面,金融、零售、汽车等领域已在智能交互、内容生成、辅助研发等场景率先取得进展。司巧蕾强调,该报告旨在通过对技术演进、政策趋势和应用现状的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AI从认知工具向组织能力跨越的机遇,将技术潜能转化为企业战略基因。
极客邦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 司巧蕾
“中欧AI白皮书联合发布”环节,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生命科学行业数据与AI主管万琳指出,大多数生命科学企业处于AI试验阶段,要想真正获得价值需激活 “乘积效应” ,通过AI、数据、平台、人才和治理等要素进一步提升全价值链体验,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生命科学行业数据与AI主管 万琳
万琳作为白皮书代表,宣布了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埃森哲中国战略咨询与金木兰数字科技在“AI×医疗”的产学研共创合作,未来将整合三方优势,与生命科学领先企业共同创新,共同推动AI重塑医疗行业及实现价值创造和落地。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教授和秘书长钱文颖、金木兰数字科技创始人兼CEO杨春花、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总监黄梓莹也出席了会议,并与现场嘉宾共同见证了三方共创合作的《AI*医疗行业的应用现状与趋势》首篇白皮书的预发布。
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埃森哲、金木兰共创白皮书《AI*医疗行业的应用现状与趋势》预发布环节
上午的圆桌讨论由极光月狐数据总经理娄洋主持,创维集团CTO、酷开科技CEO王志国,高德地图副总裁、中欧校友董振宁(EMBA2011),恒生电子执行总裁、中欧校友官晓岚(EMBA03SH3、DBA2021),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共同围绕“AI时代商业模式、业务和管理创新”这一主题参与讨论。嘉宾谈到,当前AI正驱动传统企业经历“降本、提效、突破管理极限”的深刻变革,未来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从“功能价值”转向“情绪价值”。此外,嘉宾们达成以下两个共识:首先,AI智能体的边界首先是伦理和价值导向:从技术能力上不应设限,但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保障贡献知识的员工能长期分享AI创造的收益,二是如何确保AI服务用户时不产生“信息茧房”,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引导。第二,AI时代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大模型和AI工具拉高了整个行业的下限,降低了创业门槛。中小企业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凭借独特的创意和对细分市场的深刻理解,在缝隙市场中快速突破,与大企业形成互补生态。
圆桌讨论
下午场论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副教务长(MBA)、MBA课程主任张玲玲做开场致辞。她指出,在当前经济转型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以AI驱动创新、构建AI能力已成为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必答题。她表示,技术落地的成败根植于人与组织的能力,AI正从三个核心维度重塑商业:在人才层面,敏捷性与持续学习能力正取代资历成为核心竞争力,在领导力层面,领导者需从“控制者”转变为“协调者”,成为既懂数据又懂人性的引领者,在组织层面,AI转型关乎组织战略问题,而非单一的IT任务,要求企业打破壁垒、重构岗位,变得更敏捷、更协同。“AI改变世界,中欧赋能改变世界的人”,张玲玲强调,中欧将持续赋能商业领袖,共同应对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副教务长(MBA)、MBA课程主任张玲玲
接下来的主旨演讲环节,围绕“智能体时代的组织进化与人才需求”展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首先发表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与领导力变革。他指出,大模型技术已颠覆人类在知识广度与关联推理上的传统优势,教育和人才模式必须从培养“人才”转向塑造“人物”。他强调,未来“人物”的核心是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劳动体”,要求个体具备驾驭AI的专业能力、与机器互补的差异化能力、人机协同创新能力、0到1的原创能力。熊辉进一步阐释,“人物”的使命在于“做平台、建系统、定标准、创品牌”,他们需要具备“快准狠”的特质和“用未来的脑袋指挥当下的身体”的前瞻性思维,成为在无人区开拓的“拓荒者”,从而在由数据飞轮驱动的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 熊辉
蓝色光标传播集团首席执行官、中欧校友潘飞(EMBA2022)发表了题为“AI时代的模式与组织变革”的主题演讲。他强调,当前AI发展尚处早期,企业转型的真正赛道并非参与大模型的“军备竞赛”,而应聚焦于所在行业的垂类应用与深度耕耘。他进一步指出企业在AI转型中的常见误区:比如将AI作为“外挂”嵌入旧有流程,而忽视了沉淀自有数据资产以形成“数据飞轮”,同时市场目前高估了AI的内容生成能力,却严重低估了其在数据洞察方面的颠覆性价值。潘飞分享了蓝色光标的实践,通过打造营销大模型Blue AI重构业务,并以“NO AI, NO Bonus, No Promotion”的决心重塑组织与人才结构,旨在将公司彻底转型为一家AI科技公司。他最后强调,管理层的AI认知是企业突破转型天花板的关键。
蓝色光标传播集团首席执行官、中欧校友潘飞(EMBA2022)
上海璞康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创业营学员于勇,分享了关于AI如何驱动组织智能变革的深度思考。他指出,AI正引发企业内部的“第一次决策权的重新分配”,其核心价值不仅是工具提效,更是对组织形态与生产关系的根本性重构。于勇分享了璞康科技的AI战略,即“模型层占位置,应用层抢速度”。他强调,未来的组织将从传统科层制演变为“乐高积木插件式”的动态组织,以任务驱动、能力模块化为特征,同时AI技术也将使“生态型组织”变得更加可能。他强调,AI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企业的“资源管理合伙人、决策协作者、能力放大器”,人机共生将成为未来企业和组织进化的新范式。
上海璞康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创业营学员于勇
智谱高级副总裁吴玮杰发表了题为“AGI加速时代,智谱的前瞻洞察和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大模型产业的关注点已从早期的参数规模竞赛,全面转向对商业价值的深度验证。目前行业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技术探索期、规模竞赛期与场景验证期,他强调,当前企业需求已从生成、总结等基础任务,升级为对真实降本增效的衡量,而技术前沿则聚焦于自主智能体(Agent)和混合专家(MoE)模型。他介绍了智谱在AGI道路上的实践,包括推出具备“沉思”能力的自学习模型、在半年前即发布AutoGLM智能体,以及在招聘、教育、交通等垂直领域实现高精度应用的落地案例,如人岗匹配准确率超86%,展现了AI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巨大潜力。
智谱高级副总裁 吴玮杰
下午场圆桌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巫厚玮主持,上海微能投资董事长、中欧校友李滨(EMBA2010),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大中华区总裁、中欧校友陈文俊(EMBA2008),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和全球合伙人俞晨骜,贝壳集团基础产研平台总经理、中欧校友王超(EMBA2020),阿里淘天技术事业群人力资源总经理、中欧校友欧雪勇(EMBA2022)五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围绕“AI 落地进行时——解码产业人才需求”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见解。嘉宾们的讨论聚焦于AI技术快速发展对组织文化、人才能力及工作模式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AI与人类任务划分的动态变化,共同思考了未来人才培养的关键特质,即深度共情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强调了企业在变革中需要具备的敏捷性、适应性和开放性。总结来看,嘉宾们普遍认为,当下AI已经可以完成基础提效,在AI浪潮下,积极拥抱技术、促进人机协同、并持续学习和创新是企业打造人才优势的关键。
圆桌讨论二
本次论坛上午场由第一财经主持人、中欧校友孙睿琦主持,下午场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决策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教授谭寅亮主持。
方跃教授做闭幕致辞,他强调,企业终将进化为超级智体。本次论坛以“企业走向超级智能未来”为主题,提出了企业终将进化为由人、智能体与组织机制协同构成的“超级智体”(Super Intelligence Synegron)。这不仅是企业的进化方向,也对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管理者转变为融合者。未来的卓越领导者,应具备超人(Super)的战略视野、智人(Intelligence)的技术理解力,以及融人(Synegron)的协同引导力,共同迈向“超级智体型领导力”的新范式。
第二届中欧人工智能论坛带来的思想激荡,帮助企业、组织个人从仰望‘超级智能’的星空,到俯身审视AI战略落地的现实土壤。企业走向超级智能未来的旅程,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领导力’的深刻远征。未来的领导者,需要的可能不再仅仅是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更是提出正确问题、塑造创新文化、并承担最终责任的智慧与勇气。
主办方团队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