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谈——大数据在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分享活动成功举办
大数据在消费领域如何赋能市场洞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8月13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办的“行业专家谈”分享活动上,来自科技行业的两位校友为MBA学弟学妹们做了精彩分享。北京慧思拓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峰(MBA2014)和PTC公司发展战略总监郎燕(EMBA2005),分别从“数据需求侧”和“数据供给侧”两方面展示了大数据的商业魅力。
大数据的出现,是为了帮助人们更精确地认知世界,提炼出更深刻的洞察。在张峰看来,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编码、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与系统展示等流程,商业机构或企业公司在内外部商业环境作用下,将逐渐拥有超级感知能力,从而为明智决策与快速执行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形成数据驱动的新型数字化企业。
张峰所在团队曾基于社交媒体数据,为某德国知名汽车品牌基于大数据实施目标客群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目标群体的性别、所在地域、关注的人与事物、行为习惯与特征等等为该整车厂商与消费者的进一步沟通互动提供了强大支持。“这些内容,使用传统调研方法不仅成本极其高昂,而且几乎无法实现。”而在张峰从事的另一项国内汽车市场消费趋势研究中,大数据分析所得出的洞察与结论也较传统研究更深入,帮助优化决策。
在郎燕看来,未来世界将是一个智能互联的世界,大数据不仅在需求侧越来越火,供给侧的工业企业也将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化逐步迈进。
过往,传统企业的业务系统、生产运营管控、流程监控等等均各自为政,数据并不共享,导致处处都是信息孤岛;但凭借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能实现数据打通共享,加上云、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新技术赋能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工业企业的智能化前景可期。
郎燕解释,“互联互通”是基础,帮助企业看见发生了什么;数据洞察是保障,保证企业看准并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而数据智能是目的,不仅使企业预测未来并做好准备,更能实现自主适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郎燕预测,基于制造业转型的大趋势和迫切性,未来几年将迎来制造企业业务流程转型的高峰。与之相对应,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市场广大,孕育着大量职业发展机会。
如果不具备技术背景,是否很难投身于消费互联网或工业互联网领域?在答问环节,有学生提出了困惑。张峰表示,中欧MBA学生来自于商学院,而非技术学院,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商业的理解与认知,能够成为沟通商业世界与技术专家的桥梁。
郎燕则建议, MBA学生一定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做好差异化竞争。对于有IT背景的学生来说,时下谋求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对IT背景学生的需求非常旺盛,如能加入,无异于如鱼得水;而对于具有工业企业背景的MBA学生来说,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大平台公司以及专业大数据公司则更有优势。此外,随着近年来工业物联网相关投资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入工业互联网投资公司,职业前景也将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