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π型领袖 铸创新引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职MBA课程落地深圳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与区域竞争格局重塑的双重驱动下,企业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这一趋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尤为突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产业升级与跨境金融合作亟需既深谙本土实践,又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商界领袖。响应时代需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30年来首个在职MBA课程落地深圳,标志着亚洲排名第一的MBA课程首次落地深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职MBA课程,旨在培育青年才俊成长为有担当的商界杰出π型领袖。以“资源广度、管理深度、创新韧度”为特色,通过定制化精品课程、案例教学和全球首创实境教学法夯实学生的管理实力,以多样的教学机制与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魄力,借助丰富的校友资源及各类校内外活动持续拓宽学生的职场边界。
2025年9月5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职MBA启动仪式暨2025专业之光管理论坛在中欧深圳校区成功举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梁珂,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濮方可(Frank Bournois),中欧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深圳校区)赵先德,中欧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副教务长(MBA)、MBA课程主任张玲玲,中欧院长助理、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中欧金融学副教授单宏宇等共同出席本次活动。近150名中欧华南校友及企业界人士共同见证项目启动。深圳卫视、中新社、南方日报、第一财经频道、深圳特区报等近20家主流媒体参与活动报道。
活动现场
启动仪式伊始,汪泓院长致欢迎辞。她表示,一直以来,深圳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前海合作区成立15周年之际,中欧在深圳校区推出首个在职MBA课程,是中欧对时代命题的主动回应,对深圳精神的深度共鸣,也是对华南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汪泓院长指出,深圳拥有超380万家市场主体,大量在职人员期待灵活多元的学习模式;大湾区产业升级需要深度管理能力,企业出海亟需全球资源链接。中欧在职MBA课程依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30余年的深厚品牌积淀、世界一流的教研力量及优秀的企业家网络资源,融合全球前沿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致力于培养一批兼具“资源广度、管理深度、创新韧度”的π型商业领袖。
汪泓院长进一步表示,在职MBA课程不仅是开设一门课程,更打造了一个教育赋能商业、商业反哺教育的生态平台。中欧希望为华南商科教育注入新活力,更期待以这个课程为纽带,让深圳企业的实践经验成为课程案例的“源头活水”,让学员们的实战智慧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思想火花”,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汪泓院长致辞
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梁珂在致辞中对中欧在深圳前海开设在职MBA课程表示高度肯定。她介绍,前海合作区成立15年来成效显著:2021-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755.7亿元增至3008.8亿元,进出口额接近翻番;2025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实际使用外资增15.9%,累计推出6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73项为全国首创, “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 特质凸显。
她提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前海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在2022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中欧深圳校区落户并正式启用,到此次落地排名全球前列的MBA课程,中欧和前海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为前海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新活力。她期望中欧在未来,充分运用在管理教育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培养更多兼具产业洞察、前沿创新能力与本土经验的管理人才,成为驱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力量。
梁珂女士致辞
紧接着,中欧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副教务长(MBA)、MBA课程主任张玲玲对在职MBA课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张玲玲介绍,课程旨在以“资源广度、管理深度、创新韧度”为特色,培育青年才俊成长为有担当的商界杰出π型领袖。
“资源广度”:深沪双城赋能,链动全球网络;突破职业天花板,与32,000+校友“合”式成长。“管理深度”: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贯通理论与实践;聚焦中国管理深度、拓展全球广度。“创新韧度”:聚焦商业创新,激活创业基因。中欧在职MBA课程通过定制化精品课程,案例教学和全球首创实境教学法夯实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多样的教学机制与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魄力,借助丰富的校友资源及各类校内外活动持续拓宽学生的职场边界。
同时为了在学院内部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中欧InnoLab创新创业中心也正式启动。作为中欧为激活MBA学生及校友创新创业打造的“全链路生态平台”,中欧InnoLab旨在突破传统高校创业服务模式,解决“资源碎片化、产学脱节”痛点。中心将创业支持拆解为“能力培训、资源对接、赛事孵化”等可拼接模块,创业学员可按需组合使用,并借助数字工具简化流程,提升资源匹配效率,与外部企业、投资机构、孵化器建立伙伴关系,形成“高校+产业+资本”协同网络,反哺MBA课程。目前,中欧Innolab已在沪深双校区开设,未来,它将作为“创新引擎”,与更多学员共同构建起“在职学习+创新创业+终身链接”的价值体系。
张玲玲教授介绍课程
随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梁珂,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海,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濮方可(Frank Bournois),中欧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深圳校区)赵先德,中欧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副教务长(MBA)、MBA课程主任张玲玲,中欧院长助理、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军利等嘉宾共同见证,中欧在职MBA课程正式启动。
中欧在职MBA课程正式启动
课程启动仪式后还同期举办了2025专业之光管理论坛。中欧金融学副教授单宏宇以“公司市值管理:从价格博弈到价值创造”为主题进行主题分享。他指出,去年年底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提出鼓励企业以提升经营效率为前提,用并购、分红、回购等工具推动股价反映价值,标志着市场从“价格赌场”向“价值赛场”转变。他以阿里影业作为案例,强调真市值管理需通过业务整合与战略聚焦做大企业。阿里影业曾受疫情等影响股价下行,但在更名为“大麦娱乐”之后企业估值大幅提升。一方面因业务结构调整,其从“传统数字化电影发行”转向“现实娱乐”赛道,核心增长动力来自大麦(线下票务)与阿里鱼(IP衍生)两大板块;另一方面是财务数据佐证:2022年后阿里影业总营收、净利润便出现明显转折并持续上升。2025年一季报显示,大麦、阿里鱼是其驱动营收与利润增长的关键。单宏宇教授强调,企业要做到“真市值管理”,需要通过整合现有活跃业务,在内卷时代用现有资源重新定义赛道、放大协同,让股价真正反映企业价值增长。
单宏宇教授主题分享
随后,深圳新思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韩广斌以“基业长青之优秀到卓越”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强调投资的核心是“认识自己”,避免担保、杠杆与资产混同等致命错误。他提出了“三峰验证”理论,认为企业与个人需穿越多轮周期才能长青,并以部分房企为例,指出虚荣与攀比是败因。他主张投资应“反人性”,在泡沫中冷静,在恐慌中贪婪,并提醒大家“投资才是最贵的消费”,风控意识需重于收益。
韩广斌主题分享
圆桌讨论环节,在单宏宇教授的主持下,深圳市架桥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中欧校友(EMBA2005)徐波,深圳市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校友(EMBA2003)吴伟志,以及韩广斌等人从市值管理、投资落地等角度,围绕“企业如何穿越周期”主题展开讨论。
徐波从一级市场视角出发,认为个人的投资、机构的投资,资金属性不一样,考虑的投资策略时是有差异的。至于上市地的选择问题,A股和香港上市都是不错的选择。吴伟志主要分享了其对港股市场的看法,他认为港股汇聚中国优秀企业且估值合理,当前市场仍有上行空间,且长期值得看好。他认为投资需区分市场周期,策略应随市场“季节”调整。韩广斌则再次强调了投资应回归企业本质与长期价值,需规避担保、借贷等高风险行为。
圆桌讨论
活动最后,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濮方可(Frank Bournois)在答谢致辞中表示,中欧在职MBA课程聚焦大湾区及全国π型人才需求,以“资源广度×管理深度×创新韧性”培养负责任的优秀商业领导者,深沪协同为学员带来独特优势。他强调,领导力从来都不是个人的旅程,中欧拥有全球最强的校友网络资源,他期待有更多不满足于现状,渴望重新定义未来的职场精英加入中欧,在中欧在职MBA课程中找到同行者,收获终身成长的平台。
濮方可副院长答谢致辞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中欧深圳校区捐赠墙的揭幕仪式。本场活动由中欧院长助理、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主持。
中欧院长助理、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主持活动
据了解,中欧在职MBA课程学制为2年,班级规模约60人,将于2026年8月正式开学,平均每月安排两个周末上课,授课地点为中欧深圳校区,并提供部分上海校区选修课、海内外模块课程和境外交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