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05月27日
人民网:“时代动力与明天思维”主题论坛在郑州举办
人民网郑州5月25日电(霍亚平)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各个行业都面临剧变,创业企业应如何把握变与不变?5月24日下午,主题为“把握时代动力 开启明天思维”的思创会论坛在郑州举行。
当天的论坛,通过教授主题演讲、企业家圆桌论坛,梳理中国企业创新框架,帮助当地企业家和管理者更好地把握不断更迭的时代动力逻辑,开启走向成功的“明天思维”。论坛现场吸引了300多名河南地区的企业高管参与。
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青年豫商领袖成长论坛荣誉主席陈义初发表演讲,他以《弘扬新豫商精神做好“一带一路”这篇大文章》为题,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学本质,以及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挑战,指出豫商企业应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在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端人才、软实力建设、全面开放等方面补齐短板,谋求“转型升级”。
“每个时代都有其发展动力,企业只有借助‘时代动力’才能快速崛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龚焱表示,他回顾分析了过去70年商业社会时代动力逻辑的变化:“制造为王”阶段以不断扩张的规模效应为发展动力,“渠道为王”阶段以占领大卖场货架为发展动力,到1990年代中期至今的“用户为王”阶段,其发展动力毫无疑问就是网络效应。
“除了时代动力的变迁,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也在促使企业组织形态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要从‘明天思维’出发去进行创新。”龚焱说。
基于对大量中国企业的案例研究,龚焱总结出一个中国企业创新3.0的基本框架:创新1.0是移植创新,依靠的是中国市场独有的市场规模和快速迭代能力;创新2.0是整合创新,依靠不同商业元素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推出不同形态的物种,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3.0是跃变创新,也是创新路径里的高阶形态,企业基于对本地市场和用户的深度理解,重新定义技术边界、价值网络以及游戏规则,最后形成一个新物种。
“面临消费人群和内部员工群体的年轻化,企业要对应做出怎样的调整?”龚焱教授表示,年轻一代是习惯“即时响应”而非“延迟满足”的一代,企业要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和方法论,从年轻员工和用户身上吸收能量,主动去改变和拓宽自己的边界。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上,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CEO王鹏、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永春等三位河南本地的中欧EMBA校友高管一同探讨创业企业如何应对时代变化。他们普遍认为,互联网生态下成长的年轻一代已登上时代舞台,无论在场景、产品、营销还是组织人力方面,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人民网报道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