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制定十四五规划:构建中国与世界合作平台
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中国与世界合作平台。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结合学院自身优势,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这一规划日前正式发布。
汪泓院长介绍学院十四五规划。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以“中国管理教育如何助力‘十四五’新征程”为主题描绘了学院十四五的规划。汪泓认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十四五”时期,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中欧更需要与国家战略规划同频共振。
规划确立了“站稳第一阵营”“打造大师阵容”“构建学术高峰”“拓展培养体系”“致力中欧交流”“服务区域战略”“引领责任教育”“全力赋能校友”等八大战略举措。汪泓表示,中欧致力于成为全球管理教育界“中国问题专家”,以及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全球专家”;她说:“中欧的愿景是融合中国与世界的教育、研究和商业实践,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
汪泓介绍,在“十四五”时期,中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作为中国和欧盟成功合作的典范,将继续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携手同行,在中国和欧盟、中国和世界之间构建合作桥梁;秉承“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在“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上持续开拓;凝心聚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合”文化的引领下,开启新的发展征程。
欧方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迪帕克·杰恩在线发言。本文图片由主办方供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迪帕克·杰恩指出,全球管理教育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创新性增长、跨学科/区域合作、核心竞争优势。未来十年,全球管理教育的主要趋势将体现在短期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双学位联合学位课程、全球化课程和全球多样性等10个方面。对这些趋势的把握将有助于提升商学院的核心驱动力。他还分享了新的DIET人才框架,即数字化思维(Digital Thinking)、创新思维(Innovative Mindset)、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 Spirit)和人才发展(Talent Development)。他表示,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欧未来五年将致力于提升国际声誉度、加强校友参与感、设计创新型课程,以此传播中国智慧,贡献世界发展。
欧方副院长、教务长丁远教授表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中欧教研团队打破传统学科限制,对“中国与世界”“数字化时代管理”“卓越服务”“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在中国乃至全球持续走热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持续发力,并通过苏黎世和阿克拉两大海外教研基地的运营,为中国与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中欧也十分重视社会责任,致力于将高质量的教育给到真正有需求的人。例如,中欧Global EMBA课程和EMBA课程每年会分别向非洲和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部分企业高管申请者提供就读机会和奖学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战略学教授张维炯介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于1994年,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立,至今已27年。学校建立了一支由70多位全职教授和100位左右的访问教授组成的教授队伍,形成了“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为中国的管理教育开创了一条崭新的教育培训模式,也积累了一大批学术和教学成果。学院培养了2.5万多名精英校友,其中有12位是《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董事长或总裁。在英国《金融时报》2020年全球EMBA课程排名中,中欧的GlobalEMBA课程位居第二位。2021年2月,《金融时报》最新公布的全球MBA排名中,中欧的MBA课程排在全球第七位。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