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 · 在沪资管机构主观感受调研报告》发布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日前调研得到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开放持续稳步推进,仍是在上海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最大的机遇;同时,本土资管机构间的竞争加剧,以及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大,是对在沪资管机构最大的挑战。
2022年,全球经济遭遇高通胀和疫情等多重冲击,对资管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更全面地考察上海在建设全球资管中心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日前专门面向在沪中外资管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了主观感受问卷调研。在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上海市金融业联合会、浦东新区金融青年联合会、陆家嘴金融城全球资产管理机构联合会及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俱乐部、中欧校友FMBA俱乐部等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共回收有效反馈172份,涵盖银行理财、证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保险资管和信托7个资管子行业。
作为“2022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研究项目的前期专题调研成果之一,本次主观感受调研问卷分为总体评价和细分领域评价两部分,合计22题(多数是单项选择题),意在了解在诸多可能的因素中,何种因素最为重要。总体评价部分包括在沪资管机构经营中的机遇挑战、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重点关切事项等热点话题;细分领域评价部分主要涉及2022年资管新规实施和上海疫情对不同资管领域的具体影响,如资管规模、ESG产品规模、投研人员数量、资产配置重点等。
调研结果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开放持续稳步推进,仍是在上海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最大的机遇;同时,本土资管机构间的竞争加剧,以及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大,是对在沪资管机构最大的挑战。
总体反馈显示,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和疫情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在沪中外资管机构仍对今年下半年乃至全年的上海资管业务规模仍持乐观态度,平均有52%的反馈认为2022年上海资管业务规模将较2021年进一步扩大,另有34%的反馈认为至少会维持去年的水平。具体而言,公募基金受资管新规利好,规模迅速扩张;保险资管正通过ESG产品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私募基金与期货业务规模的增长将更依赖于国际化金融产品的上市;银行理财与信托业仍需政策支持完成转型。
项目组根据调研数据分析认为,疫情的持续与反复确实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模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表征为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倾向、居民投资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对于收益相对稳健的存款偏好较强。基于此,资管机构正在加速资管科技布局、重塑投资策略、提高可持续投资的产品规模,尤其是保险资管和银行理财公司,或将通过提高投研能力,吸引居民存款转化为不同类别的资产以实现保值、增值。
针对在沪外资资管机构的征询表明,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外资资管机构水土不服的挑战凸显,尤其是在数据跨境和信息安全、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等方面;同时,有关机构需为资管人才的引入和沉淀做好家庭安置配套服务。
此外,问卷还涉及了影响资管人才和机构集聚上海的关键因素。反馈普遍认为,从今年的情况看,上海作为全球资管中心,在亚洲区域内仍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存在一定差距。
来源 |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