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金融去杠杆初见成效,目前经济运行平稳
作者:盛松成
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平稳,但还不能说已进入新的增长期。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初见成效,金融进一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并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但难言进入新的增长期
6月份的部分经济数据已经公布,总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中采制造业PMI为51.7%,比五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为年内次高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亦维持高位,为54.9%,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具体来说,制造业PMI中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和在手订单等分项指数较上月均有所提高,产成品库存下降。这反映出工业生产运行平稳。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维持在6.5%,与4月持平,为年内次高点;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16.7%,较4月提高2.7个百分点。
此外,6月份制造业PMI还反映出进出口向好,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分别较上月提高1.3个和1.2个百分点。这与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表现相一致。6月当月,出口金额同比增加11.3%,分别较上月和上年同期高3个和17.9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为17.2%,分别较上月和上年同期高2.7个和26.1个百分点。同时,人民币汇率企稳,外汇储备连续增加。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7744元人民币,外汇储备3.06万亿美元,已连续五个月回升。
当然,要更加准确地判断经济运行情况,还要看七月份。6月经济数据趋好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年中业绩考核可能带来一定影响。去年经济数据最差的就是7月,同时也是M1、M2剪刀差最大的时候。2016年7月M1同比增速高达25.4%,而M2同比增速仅为10.2%,两者相差15.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企业持币观望、谨慎投资和经济下行的压力。
目前,我国经济还不好说已进入新的增长期。从投资看,今年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8.6%,较今年前4个月下降0.3个百分点。并且,从投资结构来看,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8%,是投资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民间投资增速为6.8%,制造业投资增速为5.1%。从消费看,今年年初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呈现平稳态势,但消费的实际增速近三个月来是在下滑的,从3月份的10.2%降至5月的9.5%。
二、金融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初见成效
对于刚刚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我的理解,一是强调金融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空转,压缩金融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并且这次会议还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前几天,央行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的金融统计数据。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9.4%,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适度增长而M2增速偏低,反映了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初见成效。
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金融监管的加强,近期商业银行一些与表外产品相关的资金运用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这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结果。6月末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长10.2%,比整体M2增速高0.8个百分点,而金融体系持有的M2同比增长2.5%,比M2整体增速低6.9个百分点。
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21万亿元,同比多增7288亿元。这进一步证实M2增速的下降主要是由金融部门降杠杆所引起的。值得一提的是,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人民币贷款增量(8.21万亿元)超过我们通过银行信贷收支所统计的人民币贷款增量(7.97万亿元)。这是因为社会融资规模仅统计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进行了扣除。这说明上半年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是负增长的。
同时,金融进一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并支持经济转型升级。6月末,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加速增长,增速达到16.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0.5和5.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速达到33.3%。
盛松成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文仅反映作者观点,不代表所供职机构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