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事件频出,全球经济出路何在?【许斌教授干货】
“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欧洲各国右翼抬头……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出,全球经济越发看不清,然而就是因为看不清,我们才需要认真思考,培养概率思维,做一些更大把握的判断。”
11月20日,中欧FMBA特邀许斌教授分享全球经济的新格局和大趋势。许教授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副教务长,也是FMBA课堂上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许教授将其近一年来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浓缩为三大问题。
一、全球经济到底是由什么驱动的?
许斌教授首先给大家推荐了一本书——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本书用很短的篇幅描述了全球的历史,从七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一万两千年前的农业革命,再到五百年前的科学革命。近五百年人类的追求有了很大的变化,许教授总结为 “四次科学革命、三次工业革命、两次全球化”。
第一次科学革命以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为起点,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第二次科学革命以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为代表,形成了实验科学的体系。第三次科学革命以X射线、电子等的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有机化学、通讯技术等为内容,科学发展进入了现代时期。第四次科学革命,计算机、人工智能、纳米化学等科学领域的发展,系统生物科学的诞生,医学与生物工业的革命,完整的实验与系统二维度的科学体系得以形成。
科学革命主要是理论的突破,其应用体现在三次工业革命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人类跨入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为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两次全球化,第一次是1870-1914年,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非常快,这次全球化使得国家蓬勃发展,但也使得收入分配等各种矛盾激化,最后以世界大战的悲剧告终。第二次全球化是1960年至今,尤其是1980年中国加入经济体系,全球经济被带动起来,中国也成为全球化的一个赢家。
二、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负效应?
四次科学革命,三次工业革命,两次全球化,在国家层面造成两个结果:一部分国家进入“收入趋同俱乐部”,另一部分国家跌入“贫困陷阱”。
所谓“趋同”是低收入国家增长较快,高收入国家增长较慢,这个“追赶效应”使得后进的国家与先进的国家收入越来越接近,在经济学上叫做“收入趋同俱乐部”,领头的是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逐步赶上来的如中国、新加坡,然而实际上也有不少国家并未趋同,例如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它们掉队了,掉入了所谓的“贫困陷阱”。
从个人角度来讲则是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了,但同时收入的不平等也进一步加剧。通过20年来实际收入的增长率可以看到,谁跑过了均值25%这条线呢?最富的人和全球大部分的低中收入者,全球化至少在过去20年使这部分人得益。而均值以下最明显的一块是发达国家那些有房有车但是每天都很辛苦的中产阶级。这就是“大象图”,它反映了全球收入分配的一个类型。
许教授推荐大家读两部作品,一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于2013年发表的《21世纪资本论》,讨论了自18世纪以来欧美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另一部是中国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说,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的《北京折叠》,“雨果奖”被誉为科幻小说界的最高奖项,该书虽是科幻,却反思了很现实的问题。资本主义靠的是剥削,当人们连被剥削的权利都没有了,世界会发生什么?当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发出呼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我们也许会在这两部作品里找到答案。
今年的黑天鹅事件很多,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下任总统,欧洲各国右翼抬头。现在很多事情看不清楚,当下的时代很像狄更斯《双城记》中的那个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二次全球化的尽头。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黑天鹅事件。
三、全球经济的特征和出路在哪里?
许教授认为,当下的全球经济有四个关键词:大分化、大宽松、大风险和大变革,前三个词是全球经济的特征,“大变革”则是其出路所在。
第一个特征,全球各国经济增长出现“大分化”。从发达国家来看,美国基本上走在扎实的复苏之路上,失业率在5%的自然失业率以下;欧盟经济增长微弱,失业率高达10%;日本经济同样增长微弱,还面临通缩的问题;曾经的金砖四国,中国和印度尚好,而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已呈负数。
第二个特征是全球各国货币政策出现“大宽松”,这是前所未有的,所有的国家都在印钞票。美国从2008到2014年三次量化宽松;日本的安倍经济学采用“量化宽松加负利率”的政策,并再次陷入通缩;欧盟的负利率和量化宽松,收效甚微;而中国则是推出了诸多货币宽松的新招术。
需求侧刺激政策无所不用其极,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全球经济的第三个特征——“大风险”,一个是债务风险,二是股市和楼市的泡沫,三是生产价格的通缩。
那么全球经济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今年的黑天鹅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原来没看到的力量,这些力量很重要。未来5到10年,“变革”是全球的主题,是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的主题。需求侧刺激已经穷途末路,必须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习近平经济学也主张用需求侧刺激作为保驾护航,以推动供给侧改革。
另一个大趋势是博弈的升级,包括大国的关系,全球治理权的分配。未来十年是“重新洗牌”的十年:全球经济重新洗牌,各个国家重新洗牌,国家内资产的配置重新洗牌,企业的前景、个人的配置重新洗牌。现在已到了一个沸点的时候,不是想逃就可以逃,而是怎么样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