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的性格是指挥官类型,但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本质上更喜这种平和或者说安逸一些的生活。所以当时本地生活整合的数字化业务上,我认为干到一定规模就可以了。

但我的导师余道江建议,干一件事情要干到极致,如果这个业务运行得不错,并且市场规模上有比较高的天花板,就应该尽全力投入,因为在一个事物从小做大的过程中,收获也最大,这种收获无论是在认知上,还是在资源上,或者说你个人的成长都是非常大的。导师的这个观点对我影响非常大。

此外,道江老师是一个能量非常强的人,他基本早上8点到公司,晚上12点才离开,一个星期要工作将近80个小时。我发现导师比我还要卷,原来已经成功的人不是我想的那样子,会处于一种很安逸的状态,反而其实他们一直是有追求的。导师的给我的能量上的这种导引,让我非常受益。”

——学员王宏伟,中欧FMBA2022

上海收钱吧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监

"

余道江在良师益友师生见面会上发言

“转眼之间,我已经在中欧做导师14年了,深感导师这一角色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方向。人生路上,能得贵人指点,确实能大大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我自己在成长路上幸运地遇到了许多这样的贵人,他们不仅是我的导师,更是我人生路上的灯塔。对此,我满怀感激,也希望和他们一样,后来甚至从外企中国区CFO的角色转型成了一名专职导师。

当前市场上,分享型导师较为普遍,这种“你问我答”的模式虽然直接,但有时会“肚子疼却开了感冒药”,根本原因在于服务环节中缺少了至关重要的“问诊”步骤。这一步骤如同医生问诊,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不可或缺。

我的学员王宏伟,他在收钱吧负责一个独立事业部,专注于通过聚合多种能力来服务特定场景,以推动数字化整合与改进,目前涉及的场景包括学校、工厂等。他曾向我咨询,自己选择的赛道是否正确。

我采用了测试问诊的方式,从五个不同维度深入剖析他的职场基因,最终发现他虽喜爱平和,却也是典型的指挥官类型,擅长有计划、有条理地指挥团队完成复杂项目的执行,是一名综合管理能力出众的人才。这一发现与他当前所负责的本地生活类数字化整合项目高度契合,因为这类项目往往团队庞大、业务繁杂,正需要像他这样强有力的管理者来引领。”

——导师余道江,中欧GEMBA2009级

MentoringCo ,China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