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今天可以给这个世界贡献什么?
——以大宋三百年故实为例
时间:2015年1月24日(周六) 14:00~17:00
地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浦东新区红枫路699号)教二104教室
讲者:金纲 独立学者,作家
报名热线:18918218991 黄老师
讲座概要:
“公道-仁德”理念,乃孔门圣贤体认之“天命”所在,“天命”,演而为“天道”,是孔子儒学的根本动力所在。但儒学从来不是宗教,我们认为孔子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以一种在中国前无古人的方式发现并教导我们:人的存在有一种精神-道德的维度。
作为传统文明的儒学是太极柔术,从不咄咄逼人,练的是内功;它具备科学精神,强调实事求是,以修身为道;它不做张做势,承认人的理性有限,而不僭越“神”的位置;它暗合现代文明理念,能够实现德治教化、监督和理性批判等重要社会功能。于历史洪流中,抽丝拨茧,细细辨察,我们便会发现,所谓的“传统文明”其实一直在“生成发展”,绝不是亘古如斯的死疙瘩,儒学本就具备“自新”的能力,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儒学,今天可以给这个世界贡献什么?
本次国学会特别邀请金纲老师,借大宋三百年历史点滴,厘清被长期误解的儒学,以及现代儒学最可能的理论进路。
老金老师曰:无论生活节奏如何紧张,能在间隙做一点思索或沉思,想一想宇宙星空,想一想道德律令,想一想人神关系,想一想人类处境,想一想文化命运,文明方向,民族性格,想一想各类与稻粱谋无关的形上命题,这类训练,对于丰富个体的心灵,养成广阔视域的现代人格,应当不无裨益。而我们内心的冲撞、焦虑,一种寻求真理的内在冲动,寻求思想感觉正大方向,寻求信仰正见的“疯狂”,恰恰是为了追寻“天命”的所在。
主讲人介绍:
金纲,独立学者。
1952年生,17岁下乡,26岁考上大学,毕业后开始教师生涯,从未停止讲授。2006年后,为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2011年2月辞职,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从事著书写作。现移居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朱家门村,专心写作“以史证经”的思想史专著《大宋帝国三百年》(总十七册,约500万字),并修订《论语鼓吹》第二版(约200万字)。